中国经济“新常态”是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出的一个新词汇,这几年不仅中国经济已经适应了新常态的要求,作为普通公众也对经济新常态耳熟能详并充满希望。今年的中央经济会议正在北京召开,必将就中国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比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等进行新的谋篇布局,也必将谱写中国经济新常态之“新篇章”。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要要求,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大逻辑。实际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就始终扮演者“追赶者”的角色,这种快速稳步增长保持了三十多年,也因此支撑起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要想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速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为随着经济体量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加,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都要付出比以往更艰苦的努力。从去年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到如今倡导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都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阶段性新要求。随着对经济新常态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升华,也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那就是继续稳步增长并充满希望。
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能够保持稳步增长的重要保障。十八大以来,已经召开了四次中央经济会议,每一次都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新成就。每一次会议都对经济形势和发展方向进行准确预判,并主动适应形势、调整策略,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几年,虽然中国经济面临诸多下行压力,包括国内的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以及来自国外的贸易壁垒和反倾销制裁等,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依然向好。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本年度中央经济会议的召开,中国经济也将在“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大趋势下继续实现结构转型优化并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继续引领经济新常态面临诸多挑战。比如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这是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绕不开的关口,也是中国经济负重前行必须卸掉的压力。但压力子啊一定条件下也会转化成动力,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支撑下,这种经济结构性调整必然会孕育出潜力更大、分布更广的新增长点。从前三季度的统计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继续提升,占到了GDP的52.8%,成为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拉动力;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提升到71%,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一马当先;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速达到10.8%,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强有力支撑。这些都表明,虽然中国经济面临各种挑战,但只要能够准确掌握经济发展的脉搏,采取有效的改革举措,中国经济的前景依然充满光明和希望,依然能够谱写经济新常态之“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