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三少爷的剑》:抑制“武侠”颓势尚需质变

2016-12-21 16:2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1977年尔冬升当上“三少爷”正式开展其电影事业,如今59岁的导演携新版《三少爷的剑》扑面而来。起点亦非终点,近四十年的戏剧循环,定有些许情怀在其中。由《癫老正传》到《我是路人甲》,尔导依旧有着一份对电影的责任感,当上金像奖协会主席后更有一种为电影发展的担当,令人敬重,银幕上那把剑,即使有内地观众称之为“可怜武侠片”,也已无关痛择了。

可以说,“古龙原著+徐克监制+尔冬升执导”这样的重量级组合本身就很有看头。如果制作的是青春片,一定赚个本满钵满,可是身为武侠片,成绩却是不尽人意。之前业界预测票房便很是保守,就连尔导也对票房深感迷茫,而现实也并未令人大跌眼镜,“可怜”的票房难与投资成正比。影片的制作总成本在1亿元左右,后期花了2年,演员的片酬占比还不到20%。摒弃了大手笔请演员,小预算做影片的粗烂方式,如此大资金比重投在影片制作上实属难能可贵。

高质量的后期制作,高品质的前期筹备,在充斥着无脑烂片的中国电影市场上都未能“突出重围”,也映射出了当下武侠类型片渐走下坡路的现状,而在观影受众逐渐开始向90后甚至是00后“转战”,传统武侠小说也再不是少男少女们追求的“心头好”,小清新、小虐心的青春情感小说愈发“讨喜”,这也为青春片如洪水猛兽般不断冲击着大荧幕奠定了基础。武侠情节缺失是武侠片没落的源头,而电影技术的长足发展,让过往硬桥硬马的对决桥段不在令人“回味无穷”。如今阿猫阿狗吊上威亚,加上特技也能成为潇洒的侠客。

“武侠”视觉的疲劳期让武侠片成了小众电影。如今青春情感纠葛主流,穿越搞笑胡闹当道,更是让“武侠”与主流受众的欣赏焦点渐行渐远。畅快的武打场面早就不局限于传统的武侠电影中才有,当下稍微“高级”些的电视剧中也能够看到绚丽的动作桥段。因此见怪不怪的武打动作再也无法成为夺人眼球的“兴奋剂”。曾经盛极一时的中国武侠片也就成为了如今红火电影市场中的“冷门”。

通篇而论,画面、服装、道具、特效、武打动作都可圈可点。尽管一重主角的表现良莠不齐,难成大作,但是环比近期华语影片,依然是用心走心的良心之作。事实上,武侠片的式微与小众化已是不争事实,近两年口碑不俗的《绣春刀》、《刺客聂隐娘》等电影只能在小体量的票房中前行。大环境的“不景气”令走出“黄金时代”的武侠片日渐边缘化。而想要保住武侠这个类型,一味的坚守显然“独木难支”。

无论是大势所趋,还是大势所迫,主体观影受众的口味已然转变,而武侠片也已经完成了它艺术化的历史阶段。处于瓶颈期的武侠片需要从真实的社会中汲取养分,跳出重技术,轻人文的现状;需要主创们潜心创作、探求动作招式背后的武侠电影灵魂——侠义精神。

笔者认为,武侠电影不可以脱离当下的时代和生活,陶醉在自我封闭的文本游戏里。同时,观众也不应被畸形市场的烂片大潮冲昏头脑。诚意之作需要认可,毕竟用心的总要好过粗烂的!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  作者:刘正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