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教授“售书加分”节操何处安放

2016-12-19 19:5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QQ图片20161219194853

宜宾学院主讲申论的老师郭五林教授前不久在群里发布通知,称凡购买其编写的申论教材的同学,每买一本书期末考试时加平时成绩5分,每人最多可以加20分,也就是买4本书。此举引发部分学生质疑和不满。(12月19日《成都商报》)

倘若不注意售书加分的背景在高校,关注重点就变成销售文案成功与否的话题。戏剧性的是,售书加分出自高校教师之手。打着课程辅导的幌子,利用考评机制绑架学生购买意愿,从中牟利。

记者曝光事件后,郭教授取消加分决定并道歉。事情尘埃落定,影响余波未平。校方虽然毫不知情,售书加分也纯属个人行为,对于教育本职却留有太多的思考。

征求5名科代表的意见是否足以代表230名学生的意愿?于统计学的角度上讲,样本选取以偏概全;于学生自主权来说,作出决定无疑是自行其是。想必郭教授并非不知道,而是急于售书获利又担心独断专行,所以流于形式地征求个别意见以求心理开脱。殊不知,利用学校赋予的考核评价学生的权力绑架购买意愿是典型的公私不分,是急功近利的心理在作祟。教师为人师表,如此苦心专营,无形中向学生传递投机心理,有损教育公平。

更令人不解的是,申论期末考试考题完全围绕着“如何更好地销售老师编撰书籍”命题,披着申论外衣醉心营销的本质跃然纸上。大学设置公务员考试培训为选修课的目的之一,希望提高学生公文写作能力,如此命题显然与申论课程设置与教学大纲要求南辕北辙。命题的功利性一方面暴露出某些教师主业不勤、副业红火的问题,凸显本职工作缺位;另一方面,学校在聘用合同上对课程教学约束偏少,导致教师该履行的义务未能履行。

事后,郭教授在群里回应“你若自我放弃,我也无能为力”,难免有些闪烁其词,隐晦的流露着对批评和质疑声的不满。言外之意不过是,自己尽心尽力,非但没有被鼓励反而受到质疑。仔细揣摩,不难发现是偷换概念的狡辩:教材与考试二者相辅相成,都是学生掌握技能、获取知识的途径,从学到考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能力转化、思想沉淀。通过售书加分无疑是略过这一环节,属于应试上的投机取巧——这样的行为怎能不被遏止?

取消售书加分决定的背后,折射出部分教师“沉潜”能力不足的问题。忽视本职工作,撂荒责任田,只管自留地,不是教育的初衷,更不是行业的本义。加强自我本职意识,扛起教育行业教书育人、育材树德的担当才是社会期望所在。在教师管理制度方面,校方应该在教师聘任合同中积极作为,提前履行告知义务,形成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有利于教师做好本职工作。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曾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