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各类骗子又开始变着花样“冲业绩”。近日,温州反诈骗中心民警在对部分电话进行大数据分析时,发现一起通话时常5小时的可疑电话。随后,民警通过技术手段成功将即将通过银行转账给诈骗分子的欧老伯拦截下来。(12月16日《钱江晚报》)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信诈骗案也日益猖獗,由此引发的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案件不在少数,成为危及社会稳定的一大公害。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59.9万余起,涉案金额高达222亿元。今年上半年电信诈骗案更是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为此,今年9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从手机实名制、柜员机转账延时到账等方面制定防范措施,联手重拳打击电信诈骗。措施不可谓不严、力度不可谓不大,范围不可谓不广,然而各地受骗的群众仍络绎不绝。
与其他受骗群众相比,温州欧大伯要幸运多了。在温州反诈骗中心大数据分析中,欧大伯在海量的信息中“中奖”了,引起了警方的怀疑。最终警方锁定方位并成功阻止欧大伯向诈骗分子转账。为欧大伯感到庆幸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反思:阻断诈骗不能寄托于大海捞针式的大数据分析。欧大伯“中奖”了,千千万万潜在的受害对象可不一定有欧大伯的幸运,各地警方也没有耗不完的警力。
正源才能清本。高压态势下诈骗分子仍然屡屡得手,主要还是公民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手机卡、银行卡实名制的要求没有严格执行到位。只要从这三个源头上阻断了诈骗分子的作案“工具”,那么电信诈骗就会大幅减少甚至绝迹。
因此,当前亟需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认真贯彻《网络安全法》。刚刚高票通过的《网络安全法》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在社会上还没有严格执行,倒卖个人信息依然猖獗。当务之急是大力普法、严格执法,重拳惩治违法,构建公民信息保护的防护网。二是严格落实手机卡和银行卡实名制的要求。任何个人申请通信号码和银行卡必须实名现场认证(不能到现场的需开具社区证明的委托书和提供委托视频),规范甚至取缔一切虚拟号段运营。三是大力开展防诈骗宣传,特别是对老年人、青少年及低收入人群特殊人群的精准宣传,让人人知晓防诈骗知识,提高防范意识。
温州警方用大数据分析阻断诈骗的案例具有典型性,但不具有普遍性。欧大伯对于千千万万普通市民来说,无异于中了一次大奖。彻底打击诈骗行为,还得源头治理,阻断诈骗分子的“诈骗”工具,让他们望“款”兴叹,“贪”莫能助,夹“尾”而逃。(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桂全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