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酉阳县高调推介县境内的桃花源景区,并以排他性的姿态,公开宣布酉阳桃花源的“正宗”性。此举随即引发同样主打“桃花源”牌的湖南桃源县反击。两地分别在旅游官网上宣称自己才是正宗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里描述的“桃花源”,并为此展开“口水战”,互相宣称对方系炒作、欺骗游人,似乎为了“桃花源”这个名头“抢破了头”。
但是,当年陶渊明描述了桃花源的安宁和乐,却没有留下具体地点,只以“无问津者”结尾。因此,不管是从文化底蕴还是从历史文献,双方都不能证明自己的桃花源是“正品”。其实,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记载的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世外桃源,现实中并不存在。重庆酉阳、湖南桃源以及更多地方却创造出“桃花源”景区,耗费大量口水相互指责,争抢正宗“桃花源”,初衷或许不是为了传承、繁荣文化,只不过是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路数,应该是为了争夺、追逐背后的经济利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旅游日益风行。旅游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这种炒作可以增加景区知名度,产生轰动效应,吸引大众眼球,引导、诱导或误导游客前往消费观光,拉动景区收入和当地经济发展。
但是,从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和旅游行业健康发展角度说,这种依傍或垄断名人佳作的借势营销手段,效果只是暂时的,只具有短期效益,并不具有长期效益。与其费尽心思去争“桃花源”这块牌子,标榜自己的正统性,还不如多想一想,自己的景区基础设施怎么样,服务水平怎么样,文化氛围怎么样。因为游客希望看到的,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和旅游资源,而不是一时的傍名人佳作进行宣传。
旅游景区要想长期吸引四方游客,发展旅游经济,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最根本的是要靠口碑效应,要让各地游客信任景区值得一看。这就必须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延长景区旅游产业链,打造属于景区自己的特色旅游资源,让游客打心底产生一种不枉此行的感觉。
“桃花源”终究只是一个牌子,而再响亮的品牌,也需要里子来支撑。对于游客而言,这个里子就是口碑。因此,桃花源究竟正不正宗,还是口碑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