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止于智者

2016-12-13 19:2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古语有言:“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说的是那些没有根据的话,如果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会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在这个充斥着海量信息、自媒体盛行的年代,谣言的消散似乎并不简单。

在这个人人都可发声、人人都可以是传播中心的年代,信息传播不再像原来那样通过人与人面对面地交流或者以纸为媒介进行传递那样单一、那样清晰可见。动动手指,世界皆在我的掌握之中!而也正是这种高效、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致使谣言的扩散和停止都变得不易控制。谣言经过微博、微信、QQ等方式的层层转发,传播数量呈现几何级增长,在谣言证伪期间,其对某一群体或个体的危害很可能已经产生而无法挽救。因此,面对谣言,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形成“谣言人人弃之,谣言人人止之”的良好局面。

作为公民个人,不传谣、不信谣是应当恪守的基本准则,也是应当担负的社会义务。对网络上的各种传说,不应抱着无所谓的心态,不明就里、稀里糊涂随手一转。要做到理性对待、理性看待,很多谣言完全背离了生活常识,只要稍作分析就能看出其中的破绽和漏洞,要让谣言在自己这里销声匿迹,坚决不去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有关组织或者责任单位要第一时间发声,及时澄清。大众具有从众心理,如果任由谣言满天飞,假的也会变成真的,真的却无人可信,最终真假难辨,不知该信哪个了。因此,有关责任单位或者专业机构应当履行好自身职责,肩负社会责任,对网络信息保持必要的关注,遇有不实之言,及时发声,第一时间传递出正确的信息,还社会一个权威、可靠的结论。

完善惩治机制,坚决打击谣言发布者、传播者。自由若无边界就不再有自由,网络上亦是如此。因此,网络发声不能任性,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刑法修正案(九)》将那些发布谣言、明知是谣言而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作为犯罪处理,将大大有利于遏制造谣、传谣的行为。同时,有关单位对造谣、传谣者要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与法律一道形成强有力的威慑,让造谣、传谣付出代价,从而还网络一片净土,还社会一片晴空。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  作者:李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