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挽救“男孩危机”,拯救教育失衡

2016-12-09 15:3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日前,上海推出国内首本小学男生性别教育教材,这也让“男孩危机”再成热点话题。中新网记者注意到,近年来,许多学校推出了诸如“男孩班”、“父子课堂”等举措,不过收效甚微。那么,“男孩危机”到底该如何破解?(12月9日中新网)

该教材的推出让公众再度聚焦“男孩危机”的话题。不少人也发现整个学生生涯,男孩已经让女孩全面超越,一时“阴盛阳衰”也成为这一现象的高度概括。

导致“男孩危机”出现的背后实质仍是教育过程中的失衡问题,除了部分男孩儿自身性格原因外,笔者认为更多的影响因素是源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导向。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在家庭教育理念中仍为主导,母亲主“内”,经常扮演着主要的教育角色,父亲则忙于“外”,这让许多男孩更多地受到了女性化的影响,导致父亲的缺位教育,使男孩成长过程中缺少男性范本。

同样,本以为家庭教育缺失的部分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得以补偿,然而事与愿违,男性教师所占比例很低,这一因素导致男孩在学校的成长中也缺少了男性范本;另一方面就是大众审美的转变,“日韩”文化中多把男生预设为花样美男、柔美性男神,这不仅影响了不少女生的择偶标准也影响了许多男生的打扮。因此,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树立男性范本的意识必不可少,同时,“唯成绩论”的观点必须淡化,性格的培养才是家庭以及学校教育的重要输出成果之一。

因此,父母共同陪伴孩子成长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在教师招聘中也可以通过按照比例分性别招聘,避免出现由于笔试“阴盛阳衰”,面试由于男性少而倾向男性教师的现象发生,这样既能做到公平公正又能提高男性教师比例;而社会的舆论导向和文化氛围也要注重“阳刚之气”的形成。笔者更希望这本性别教育教材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注意,真正关注到教育本身的失衡问题,这才是其真正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  作者:苑玲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