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的巴铁试验线路上,测试车辆“巴铁1号”被发现静静地停放在车棚内,车身上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据现场看护人员称,该测试线已经两个多月未见动静。记者致电巴铁发明人宋有洲时,他却坚称公司运营正常,已经谈妥了一笔新的投资,对方是一家在北京的央企。(12月8日澎湃新闻)
空中巴铁,这一有“创新”意味的“科技”产品,尽管从一开始的吸睛夺目、到热闹非凡,又到试运行的草草收场,以至于媒体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还有专家们一一解释为啥“行不通”,更饱受“骗局”的诟病,一路走来可谓风波不断;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空中巴铁发明人依然坚称公司运营正常,并表示已有央企甘当“接盘侠”。
不过,媒体热议、追问的背后,仍有些问题待解决。11月25日,央视在《焦点访谈》节目中点名巴铁投资方华赢凯来涉嫌非法集资。既然媒体曝光的“非法集资”说得有鼻子有眼,有关部门究竟有没有深入调查、依法处理。要有,就应该拿出十足的证据,并依法依规处理;若没有,巴铁投资方就能容忍别人如此作践自己的声誉?
其次,11月2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表《关于北京华赢凯来公司冒用“中国互联网协会企业信用评价AA级信用企业”的严正声明》,巴铁投资方北京华赢凯来公司内展示的“中国互联网协会企业信用评价AA级信用企业”铜牌系假冒!”既然是假冒,有没有相应的责罚手段跟上,还是让“信用”帽子依旧在冒牌货上“光环四射”?
再者,“巴铁”的设计初衷是减少城市拥堵,也一度被称为“治堵神器”,但是,“空中巴铁”沦为“空中阁楼”成为“骗局”,尤其是,多位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巴铁”难以在城市道路推广。既然这样的项目,疑窦丛生,难以推行,政府相关部门为啥不纠正止偏?不妨给一个“权威”定性,让公众明朗,让投资人安心,岂不更好。
毋庸置疑,“巴铁”的创新精神,值得肯定,更值得鼓励,如果一旦“成功”,惠利的是环境,更是千家万户。面对空中巴铁运营方坚信的,巴铁的设计思路没有问题,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也有相当的应用前景。是该有个权威、公正的说法了。不能让其自认为空中巴铁是毁在了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上,坏在了政府不支持的上面。
由此而言,该项目若真是合法合规可行,央企充当“接盘侠”,或许就是一条“生路”,在为时不久的将来,空中巴铁就能“梦想成真”;反之,没有科学性支撑,即便有再多的政府参与支持,有再多的央企投入钱,也终归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走向“死路一条”,而空中巴铁也只能是“痴人说梦”。而当下,叫醒“梦中人”才最重要。(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杨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