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雾炮车“双簧”唱晚 响穷治霾之思

2016-12-07 14:5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日益被重视,以及PM2.5概念的流行,雾炮车也火了起来。多地采购了这一新型工具上路,雾炮车也逐步以“治霾神器”的面貌为公众熟知。多省厂家、采购单位受访时改口否认治霾功效;专家直言就是个“洒水的东西”,以此治霾不可能。(12月7日 南方都市报)

用于抑制扬尘的雾炮车被追捧为“治霾神器”,多地政府采购单位纷纷成为拥趸。曾几何时,雾炮车能够解治霾燃眉之急的说法风靡一时。事实上,雾炮车治霾功效微乎其微,用来治霾无异于缘木求鱼。动辄近百万的雾炮车被过分炒作,治霾的愿景化为泡影。醒悟之时,不禁令人发问:捧红雾炮车,究竟演了哪一出?

企业对雾炮车的过度包装与治霾需求一拍即合,政府采购部门随即借企业的产品推销之口,为治霾发声。斥以巨资的投入加上夸大失实的报道,治霾有奇效的雾炮车在唱和中粉墨登场。然而,再大的戏码奈何实践的检验——社会要求治霾的呼声不减,期待的蓝天迟迟不见。“双簧”演技纵是再逼真,也为时过晚,烙印在人心里的更多的是对根治治霾的反思。

雾炮车火了“背后”有不良商家投机专营的因素,同时也折射了治霾方法上的“黔驴技穷”,政绩观上的急功近利。急于在治霾问题上出成绩,采购部门寄希望于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神器”。对企业的夸大宣传听之任之属于决策的“失聪”,对降霾程度的捏造又抱以选择性“失明”。治霾数据的失真加上实际效果的失察,又如何确保不失信于公众呢?

治霾不能等风来,也不能靠雾炮车买卖的一唱一和。依靠雾炮车“招摇过市”显然不是有所作为,根治雾霾需要深度追因、全盘考量、持久行动,必要的时候更要追责问责。

就雾炮车捧为“神器”一事来看,监管部门应明察秋毫。雾炮乃至整个喷雾设备行业尚无行业标准,由企业自行牵头制定标准是乱象丛生的诱因。企业趋于盈利目的,一方面过分夸大雾炮车的作用,另一方面暗箱操作招投标过程,自诩可以“瞒天过海”。基于此,监管部门应当大力整顿行业乱象,使不正当的市场行为难有栖身之所。除了行业标准整饬外,监管部门应当保证政府采购过程透明公开,对勾结商家骗取采购费的人员严查严惩。

根治雾霾,长久之策应是尾气废气排放上的“节流”,绿化覆盖上的“开源”。“风物长宜放眼量”,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原则,更要具备高瞻远瞩的胸怀。决策时不能只注重显绩,对“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行为嗤之以鼻。于政策高压时就“乱投医”,初见成效后就松懈疲软,无疑是服务社会上的“冷热不均”。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  作者:曾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