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青海省发布了2016年企业工资指导线,明确企业工资增长的基准线为7%,上线(预警线)为13%,下线为3%。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8日,已有海南等19个省(区、市)公布了今年的工资指导线。与去年相比,多个省份的指导线数值都有所下降。对此,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当前我国整体经济是下行走势,工资的增长也要跟经济增速相适应。(12月6日《中国经济周刊》)
企业工资指导线,对企业员工而言,从来都没有起到实质性指导作用。员工想要根据企业工资指导线计算出自己可能会调整的工资,是很不现实的。但是,2016年已经出炉的19个省份企业工资指导线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似乎又释放出了一种信号,解读这个信号,似乎又不能掩饰工资指导线的指导价值。
从现实看,工资指导线释放出了企业工资增长趋缓的信号,但没有工资会出现负增长的迹象。比如,山东的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从2015年的10%降为8%,上线从18%降为13%,下线由4%降为3%。自2013年以来,广西企业工资指导线的基准线、上线逐年下调,今年广西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比2015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上线下降4个百分点。企业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上线、下线的增长趋稳、趋少,与经济增长的速度有密切关联。没有大的经济风波,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工资指导线数值下降,或有为企业减负,维护企业经营自主权,助推投资者与职工双赢的意义。企业工资指导线越是兼顾到职工的欲望与需要,越能获得职工的认同,但企业投资人与职工是一根藤上的两只瓜,没有企业正常运转和盈利这根藤,企业投资人和职工都可能撒手“歇伙”。只满足职工的呼声与需求,不顾企业经营者的经营压力和实际,企业工资指导线就成了无本之木。企业工资指导线顾及企业经营现状,保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才能有其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经济发展速度,是在调整中前进、前进中调整的。经济高速增长往往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一段时间后,放慢脚步,适当微调,面临和处理经济下滑是经济发展的常态。由于工资指导线的作用,企业间、行业间、地区间的职工工资不平衡性会有一些变化,企业工资指导线仍然以较大幅度调整的情况不太现实。企业工资指导线既是企业经营业态的晴雨表,也是保持经济稳健上升的重要内容,企业工资指导线不可能脱离企业实际,更不可能脱离经济发展的趋势,让企业运营及投资者背负太大压力。工资指导线的的调整,是为下一个高速发展铺垫。
所以,企业工资指导线不单单是满足职工工资增长的欲望,也会兼顾企业投资人的意愿及经济发展的实际。企业工资指导线是绝大多数员工与企业进行工资协商的基础,却不应该是企业管理者和投资人获取回报的拦路虎。
因历史、消费环境等因素,全国各地的企业工资指导线有不少差距,这种区域间的企业工资指导线与行业间的平均工资差距一样,也会通过慢慢调整而消化,企业工资指导线下调,不完全是消极信号和负面意义。(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苏大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