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撑起后危机时代的全球大厦

2016-12-06 09:32 中国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国撑起后危机时代的全球大厦

没有中国的世界是很难想象的。

即将过去的2016年,可谓很不平静。欧洲和美国政局都飞来了“黑天鹅”。英国脱欧了,特朗普胜选了。作为曾经是世界第一强国的两大西方国家,带给世界的影响很深远很混乱。英美政局生变,法国和德国也政局不稳,法国的勒庞和德国的佩特里希望复制特朗普的故事。奥巴马时代的政治、经济两大战略(亚太再平衡和TPP)调整,亚太国家面临美国权力失控后的恐慌。

中东叙利亚危机还在继续,IS(伊斯兰国)还未剿灭,美俄新冷战并未出现和解迹象。全球油价低迷带来的冲击,并未因为OPEC的减产协议而得到彻底解决。伴随着清洁能源时代的来临,产油国面临着产业发展的新周期抉择。

主要国家的政治异象和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原来的世界秩序失去了准星。好在有中国这个全球稳定的基石存在,才撑起了危机时代的全球大厦。

中国经济前三季度维持了6.7%的中高速增长。这在全球经济体中,依然是独秀一枝。更要者,中国也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加结构性改革来应对市场难题的大国,在新常态的经济困局下,取得了供给侧改革的初步成果。

强化内功取得的成效,使中国能够承担更多的全球责任,给世界提供更多的稀缺公共产品。相比孤立主义盛行的西方世界,中国的全球责任更显弥足珍贵。

首先,参与维和行动以和为本。11月23日的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美国反思其全球责任之时,中国正在扩大其在联合国海外维和行动中的作用。西方媒体看中国,总是不惮以地缘政治或意识形态的心态。但相比西方国家,中国维和部队的维和行动,的确令人刮目相看。

一方面,中国维和部队是在联合国框架内参与海外维和行动,行之有据不逾矩。不像西方国家除了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也按照偏执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利益武力介入其他国家和地区事务。因而,中国维和部队在海外执行联合国行动,是真正的以和为本。从未参与过美国领导的阿富汗、伊拉克以及其他地方的干涉行动。

另一方面,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力。在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中国是维和部队的最大贡献国,向8.8万“蓝色贝雷帽”部队派出约2600人,中国亦准备将这一数字增加至8000人。可以说,只要是联合国组织的全球维和行动,都能看到中国维和部队的身影。

目前联合国16个维和任务中,9个在非洲。中国维和部队在非洲,也成为推展中国形象的一个品牌。和中国产能项目、资金援助在非获得巨大成功一样,中国维和部队在非洲,也发挥着部队以外的和平作用,譬如帮助当地民众进行医疗救助和提供水源等等。

当然,中国维和部队,也在联合国统一领导下,在非洲保卫中资产能项目。

中国维和部队也付出了牺牲。今年7月份,在南苏丹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的冲突中,中国维和部队13名维和官兵牺牲。但这并未阻遏中国在非洲和在全球需要的地方继续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决心。

世界不太平,外部干涉只会让形势变得更糟糕。这是美国和西方世界带来的教训。在联合国框架内参与维和行动,是真正的以和为本,中国在此方面为全球做出了榜样。

其次是接纳难民的大国情怀。难民问题困扰着世界,欧洲甚至面临来自中东北非的难民危机,并由此引发输入性恐怖主义的危险。难民问题也带来欧洲的政治危机,英国因之脱欧,并导致欧洲右翼主义的喧嚣。值得一提的是,欧洲各国在对待难民问题上耗费了巨大的政治和资金成本,但也是造成难民困扰的始作俑者。叙利亚难民是欧洲难民危机的主体,但叙利亚危机则是美欧干涉的结果。

相比之下,中国面临的难民问题相对简单,主要来自缅甸。缅甸政府军和缅北民地武近年来一直发生武装冲突,缅北战事一不小心甚至会有流弹落在中国境内,造成中国边民伤亡。在此情势下,缅甸民众也习惯性地越过中缅边境,逃到中国躲避战乱。对于缅甸难民,中国严格按照“不驱回”·原则,近两年接受缅甸难民数万人。这些缅甸难民,在中国得到很好安置。

值得一提的是,只有有战争、天灾和恐怖主义肆虐,就会有难民问题。在现实的国际关系下,难民问题是困扰全球的大难题。但最基本的原则是,就近、责任和全球合作是根本之道。中国的难民问题,主要是来自邻国——确切讲主要是缅甸。除了按照国际公约安置好缅甸难民,中国也一直通过斡旋缅甸政府和民地武之间的谈判以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

另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2014年共有30万难民选择前往中国,在世界难民前往的目的地中居第12位。可见,中国除了接纳周边邻国的难民,也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难民。

其三是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国际援助。从2011年开始,中国开始公开对外援助的去向。据最新的新华社白皮书显示,60年多年来,中国共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的援助,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人员1200多万人次,派遣60多万援助人员,其中700多人为他国发展献出了宝贵生命。

虽然中国的援助金额,尚不及欧洲及其成员国一年的援助金额。但是中国的国际援助具有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特点。因而,中国援助在非洲收获了超越西方世界的外交成效和经济成果。因而,这也被西方世界指责为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但言外之意则是,在和中国的非洲竞争中,西方世界的政治性援助已经失败了。

未来5年,中国还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援助项目,涵盖了减少贫困、农业合作、促进贸易、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医疗合作、教育培训等关涉社会民生发展的内容。

中国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则使中国和节点国家甚至全球构筑起后危机时代的共同发展网络,通过产能和资本项目的合作,让全球各国形成和谐共赢的利益共同体。这一战略曾被舆论场视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现实却是,中国并未打造意识形态的政治共同体或军事同盟,而是让不同文明、宗教和种族背景的各国共同发展。

一场危机让老的世界秩序动摇,也催生了更具活力的全球治理新模式。西方政局生变生乱,产生了孤立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西方世界既无心也无力继续承担起全球化的责任,中国不得不承担起应尽的大国责任。

从AIIB(亚投行)到人民币“入篮”,从“一带一路”到亚太自贸区(FTAAP),中国式方案成为全球新秩序的新动力。

中国撑起了后危机时代的全球大厦。

(作者为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张敬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