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高端单身交友圈”之后,近日支付宝又小范围推出了“白领日记”和“校园日记”的社交圈子功能,其中部分用户上传大尺度照片,网友质疑照片或涉嫌低俗。对此支付宝方面回应表示,目前圈子处于测试中,对于发布含有色情等违规言论的行为,圈子管理员有权删除其动态,对账号做禁言,甚至拉黑账号。(11月28日 《京华时报》)
应当说,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支付宝打造定位于高端、高收入、高素质等高端单身人群的社交圈子,让这部分特定的人群通过这一特定的社交圈,让他们快捷地相互交友聚会,未尝不可。然而,正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一样,如果对这种交友的网络社交圈缺乏必要而有效的监管,势必会导致所谓的交友聚会剑走偏锋,甚至偏离法治的轨道。
从报道的相关情况来看,尽管支付宝推出的“白领日记”和“校园日记”社交圈还在测试阶段,但因为监管的缺位,已经出现了包含“大尺度”女性照片、低级庸俗言词等方面的色情内容,这种悖离法治精神的苗头,致使原本正常的社交功能变味走调,其危害丝毫不容小觑。
一些所谓的高端群体之所以胆敢以暧昧、庸俗的言词或游离于色情边缘的图片博人眼球,既有法治意识淡薄的因素,亦有平台怠于监管的因素。在法治意识方面,社交圈的参与者可能认为这种高端社交圈的范围相对固定,人群也相对单一,本质上具有典型的私人属性,可以信马由缰地不受约束发表言论或上传不雅图片,法律对此不应把手伸得太长。
其实,这是一种法治意识欠缺的错误认识。尽管支付宝打造的这种高端社交圈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但在本质上仍是网络的一部分,其空间仍具有公共属性。在公共网络空间发布含有色情内容的言词或图片,已经僭越了法律的底线,绝不能任性而为。
另一方面,在相关的监管过程中,虽然平台声称这种高端社交圈是基于支付宝的实名和大数据能力,一旦发现不良信息,平台有能力在第一时间识别并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置,但这种自圆其说推卸责任的辩解,本身就是不作为的表现。要清楚地认识到,有了实名制和大数据的帮助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如果监管不能及时跟上,即使再严的规则,也只能躺在纸上睡大觉,进而成为纸糊的老虎,没有丁点儿威慑力。
故此,作为负有监管责任的平台,应以积极的作为,对这种高端社交圈中违反公序良俗的言行必须在第一时间将其“胎死腹中”,才能真正让其回归到规范有序的法治轨道。否则,就极有可能像网友吐槽的那样,所谓的高端社交圈将会变异为危害公序良俗的网络毒瘤。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能任由挑战法律底线的言行大行其道,这是最基本的法治常识。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对包括社交圈在内的网络规范管理有着严格的约束,须臾不得挑战或僭越。支付宝推出的“白领日记”和“校园日记”社交圈还处于测试阶段,就已出现悖离令人不齿的色情内容,依法对其说不,实乃题中之义。
这既需要参与交友聚会者绷紧法治意识之弦,时刻提防法律的达摩利斯之剑落到头上,自觉将自己的言行规范在法治框架内,又需要平台切实坚守法治思维,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更需要相关部门对此类违法行为坚决依法打击。如此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才能真正让网络社交圈成为一片净土,而不至于沦为藏污纳垢之地,甚至违法犯罪之所。(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张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