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武汉大学一名大四学生在进行体质测试过程中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离世。这是国内最新一起学生参加体质测试时发生的悲剧。事情发生后,结合近几年时常发生的学生体测猝死事件,围绕学生体质测试的安全保障、意外防范的问题再次引发诸多讨论。 (11月28日《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体测意外猝死暴露出大学生体质状况令人堪忧。近年来大学生体测猝死事件已多次发生,这与大学生整体健康水平不高,整体体质不佳,有一定关系。近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连续呈现下滑势头引发关注。《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直指现代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偏少、强度较小的现实。据湖南某高校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全校2万本科生体质测试,仅19人达到优秀,不及格率占23.05%。特别是大学生体质测试,请人“代跑”之风盛行,更是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一种讽刺。
我们看到,我国青少年体质“草莓化”是不争的事实。男生虽是“傻大个”却不能“挑大梁”,女生大都像“林妹妹”,弱不禁风。当然整体体质差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家庭的娇惯造就了残酷的青春。当代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小皇帝”们在蜜罐里泡大。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庭院里的马,缺乏劳动技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其次,教育功利化导致青少年体质的普遍低下。家庭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切有父母包办,剥夺了孩子锻炼玩耍的权利,孩子只是不停被抽打的陀螺;学校的“压力山大”,素质教育也成了一种形式,“升学率”成为教育的“第一要务”,青少年已个个成了“学习机器”。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整体素质低下也就在情理之中。
全面提高青少年的体质,这不仅是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大问题。著名斯霞老师曾经说过: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是家庭之福,国家之幸。
重视大学生的体测本身没错,国家教育部门在高校推行体测的本意,是为了让学校重视体育课、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然而,时下由于种种原因却让体测在实践中走了样,体测,成了学校拿到数据,完成任务,例行公事的硬指标,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大学生们并没有真正重视体育和体质锻炼,而是采取种种对策应付体测,这种没有真实的素质,令体测中可能发生意外伤害的机率大增。
“体测心动过速”,是猝死事件的诱因。防止类似悲剧发生,最关键的是要让体测真正能督促大家爱惜身体和加强锻炼,达到提高整体体质素质的目的。所以,一方面,教育部门不能心急,应该循序渐进,青少年体质整体不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问题。我国多年来的现状,改变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体育锻炼计划。
另一方面,全面提升青少年整体体质水平,需要从小抓起,从小学开始,就要科学安排一定体育课程,成为必修课,从小打好基础,让体育成为青少年的一项爱好和自觉行为。同时,体质测试应该进行改革,不能一刀切,搞“过关式”的强制性标准,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因人而异,不搞一刀切。让体测真正推动体育健康发展,而不是成为仅仅为了拿到数据指标而体测。否则,体测猝死的悲剧还有下一个。(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吴玲)
新闻细读:大学生体测意外猝死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