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德清县第一中学周忠芬等4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多了一重身份,他们加入杭州师范大学与德清一中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成为杭师大的研究生导师。据悉,德清一中是杭师大在省内选定的第四所建立教育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的重点中学。(11月21日《浙江日报》)
中学生的老师成为为研究生的老师,身份这样的转变起初让人很诧异。但如果从就业的角度来讲,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却也是这些“准老师”的前辈和学长,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给予还未工作的学生辅导,传授经验,就显得非常弥足珍贵了。
每年媒体都会强调“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概念,但是大学生就业究竟难在哪儿,为什么一边是有的企业高薪还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边大学生捧着简历和一大堆证书,却也难找到工作机会。其实这里的根结在与毕业生的经验太少,不能一开始就胜任企业的工作,而企业也不愿意费时费力重新再培养。
学校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但实习是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进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实习生往往都是打杂的,很多时候只有在旁边观摩的份,很难真正实际操作,掌握经验,更别谈工作上手了。一线职员要完成本职工作,对实习生的关注也不会太大。
但是如果逆向思维的话,在学生实习前,把企业的高级人才请到学校当老师,给学生们辅导实际工作经验,对以后的实习和工作都有巨大的帮助。杭州师范大学与浙江德清县第一中学“联姻”成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就是这样一种新颖的模式。让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给研究生授课,从课堂安排、学生易出错的知识点、学校管理等多方面,传授这些实际工作经验,对学生毕业找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或许在学识能力上中学老师要逊色于研究生,但在实操经验上却远远大于这些学生,而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学历仅仅是块“敲门砖”,经验和能力才是工作最重要的方面。培养这些经验技能需要职场成功人士回归校园,培养更多像自己这样成功的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经验少的短板。
其实,当今的研究生教育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专注学术研究的学术型硕士,另一种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型硕士。侧重点不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就不同。专业型硕士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设置教学,主打让学生“实用”的理念,更注重对操作能力的传授,培养社会企业急需的人才。而请一线经验丰富的人培训授课,就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一环。比如,一些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经常请媒体一线的编辑记者为学生讲课,这也是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
从教育硕士学生到中学老师的距离,是从课桌到三尺讲台的距离,也是从毕业到就业的距离,但这个“距离”对每个毕业生都不一样,工作经验是缩短这种“距离”最好的工具。浙江德清的中学名教师,成为杭师大的硕士生导师,就是在帮助毕业生们缩短“距离”。(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玉梅)
新闻细读:中学名教师成硕士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