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些“撤销通报” 多些“掷地有声”

2016-11-21 10:5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据报道,福建宁化县两名小学老师因“在占道经营摊点买菜”,被面向全县通报。面对外界的争议,政府也很快做出了回应,并再发通报撤销原有的不妥决定。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政府公信力严重影响着政府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更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有较高的公信力,才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才能使人民信服群众支持,各项政策措施才能顺利展开;反之,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相关政策措施也就难以贯彻实施。

一、提高政府公信力,要坚持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通过法治建立起有效的制度,为政府公信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政府部门的权力,确保权力不乱用,提高法治的针对性、时效性、系统性,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执行性,从根本上规范政府的行为,防止权力任意性,提高政府公信力。

二、提高政府公信力,要推进决策的公开透明。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要让群众知悉做出决策的依据、程序,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确保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履职尽责,防止出现随意性。另一方面,推进决策的公开透明,也是在倒逼我们能严格依法、依程序,做出的每项决策和下发的每个文件都能经得起检验、经得起质疑、经得起推敲,而不能以撤销了事、用政府公信力为执纪执法的失误“背书”。

三、提高政府公信力,要提升政府的危机应对水平

“宁化老师买菜事件”因网络的传播而在公众中产生放大效应,进而对政府公信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一是要突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二是要坚持公众利益和公共利益,三是要坚持法治理念,所有政策措施和行政行为都应有法律依据,四是要坚持责任理念,敢于担当,不能推卸责任。公共危机带给政府的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只要我们不断提升政府的危机应对水平,“坏事”有时也能变“好事”,从而提高政府公信力。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  作者:石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