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西吉安市永丰县农村的8岁小孩范小勤因为长得特别像马云,在社交网络爆红。今年“双11”前夕,又有网络拍客在微博上曝光了江西“小马云”家境贫困的问题,不少网友呼吁让马云资助他上学。11月9日,马云通过内部邮件表示,“自己愿意承担‘小马云’的上学费用,供他大学毕业”。
假如范小勤不是长得像马云这类名人,不是因为穷得有点特色而成为了网络红人,又或者他虽然成为了网络红人,却没有引起马云的关注,他和他的家庭能够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关注,引来领导干部上门慰问吗?毋庸讳言,这反映出当地扶贫工程的艰巨和慈善机构的不足。马云本人说过,捐款时就面临“我们把钱交给谁”的问题。的确,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还需要一砖一瓦地做起。
对“小马云”一家更有针对性的帮扶应该是在媒体报道之前,而不是等到其成为网红,甚至受到马云的关注之后。此事说明当地在精准扶贫上做得还不尽如人意,只是粗放扶贫,而不是精准扶贫。精准扶贫要求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要求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
不是每一个贫困的家庭都能生育长了“马云的脸”的孩子,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长一张“马云的脸”。如果长得不像马云,这些贫困的孩子该如何走出人生的泥潭?该如何像其他孩子一样完成学业?
我们需要让富人多些社会责任。但是富人救助穷人,不是扶贫最根本的路径。脱贫注定是综合工程,根本上仍然有赖于地区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门精准扶贫很重要。政府需要做的是,要让没有长“马云的脸”的贫困孩子也都能得到救助,让所有贫困群体都不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