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人口宜“控”不宜“放”

2016-11-09 15:1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是许多人对于祖国的最早记忆,那是从小学课本上认识的祖国。后来,知道了因人口多而“人均”严重不足的问题,即便今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依然“人均”不足。

人口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现实问题。因国情,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机遇。同样是由于国情,我国现在实行“二孩”政策。人口政策,根据现实和长远发展进行调整,才是人口良策。

人口,也不能“摊大饼”式地发展,更不能“放任”规模。早在1957年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就提出“新人口论”,在“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中指出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呼吁控制人口规模。历史证明,马寅初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

人口,与国家,与城市,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口政策与人口规模,在一定历史时期和条件下也不能一概而论。在城市人口问题上,要从现实出发,从城市本身出发,从城市与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出发,特别是人口规模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否则,有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把人口应有的“红利”变成制约城市发展的“阻力”。

作为超级大城市,治理“大城市病”是北京的当务之急。北京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治理良方,可谓“对症下药”。在这剂“药方”中,科学调控人口规模就是其中一味好“药”。北京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达到23953人/平方公里,人口已经“超载”。城市容量有限,资源有限,人口规模必须控制。大城市每增加一个人,所消耗的资源是几何倍数增长,人口基数过千万的北京有过之而无不及。北京对人口的调控不是简单的疏散人口,而是坚持“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原则。经过努力,北京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城六区常住人口较2015年底已减少8.3万人,实现了由增到减的拐点。过去,北京市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需要人口增加5.64万人,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看,只需要增加2.72万人。北京,正在以更少的人口支撑更高质量、更大总量的经济增长。

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发展定位,与未来发展潜力要相匹配,才能形成人口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北京的“大城市病”,其中一个“病症”就是人口负载过多过重。综合调控人口,才能实现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和适应,城市发展才能更加有序、高效、便利。科学调控人人口,符合北京的首都功能定位,也一定会让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宜居和谐之都。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振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