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网上流传已久的一个笑话:北京一哥们抱怨北京地铁拥挤不堪,讲他怀孕的老婆竟被挤流产了。上海一哥们说,上海的地铁更糟,上个月他老婆挤地铁竟然被挤得怀孕了!
去过上海,但没坐过上海地铁,不知道那儿的情况是不是如上海哥们所言。但北京的地铁我是领教了,那个挤呀,简直爆了!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段,乘坐地铁的人乌央乌央的,通常是根本挤不上去,有幸上去了,人却成罐头盒里的沙丁鱼,也有人形容说“被挤成像片”了,那还管得着身边的人是老是少、是男是女,有没有可能怀孕不知道,反正零距离接触是肯定的,着实令人十分难堪和难于忍受。
其实,乘坐地铁上下班还算好的,不管怎么说,终归有个正点儿,外出时只有留出提前量,一般不会误事。乘坐地面公交车就更惨了,同样拥挤不说,关键是不知道路上堵多久,往往一个刮蹭事故,便把整条道路堵个水泄不通。我就有过两公里路程走了40多分钟的经历。当时又急又悔,直想扇自个儿耳光。早知如此,何不下车走路?
有人说,北京的交通拥堵是因为道路规划的不合理,建设速度和公交设施跟不上。还有人说是管理存在问题,政府不作为乱作为,等等。我特别想知道,说这些话的人有没有经过调查研究,是真心为大家着想,还是说些气话、疯话。其实,稍微关注些市政交通建设,你就会发现,这些年北京交通的变化简直惊人。具体的量化的数字我就不说了,只从视觉直观上看,可谓“巨变”:道路越来越多、越来越宽,所有断头路全部打通,且基本都安装有安全防护拦、隔离栏。地铁、城际铁路也是年年在突飞猛进,已然四通八达。可是路再好、交通再发达,也架不住人多车多呀!在过去的相当长时间里,北京人口以年均五、六十万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每年增长一个中等城市。人口年年爆增,资源却没有大幅增长,房价畸高、环境污染等“病症”便不可避免;家家都在买车,有的家庭还不止一辆,整座城市俨然一个巨大停车场,哪有不堵的道理?说到底,城市发展再快,也没有人口增长快。治理“大城市病”,如果没有一套很好的人口疏解、调控的政策、手段,基本上属于不靠谱。
说到北京的人满为患,我常常想到老家的村庄,称得上是空空荡荡。前一段时间,我回了趟冀南老家,并在村里小住了几日。说心里话,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村里的变化真不小,家家户户盖了宽敞漂亮的瓦房、楼房,且内部大多为精装修;泥泞的街道全都变成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或水泥路,一直修地田间地头,街口还修建了文化健身广场。可是,我在村里溜来溜去,看到的几乎都是为数不多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各家的青壮年男子、长大成人的女子,几乎全都到城市打工去了,就连很多家庭妇女也都跑到城市谋生了。村里的农活基本都靠老人种,很多家庭建造的漂亮房子常年空着没人住。由于村里人口外流,所剩寥寥无几,连小商小贩们都很少光顾了,想想小时候村里天天可以看到五行八作的热闹景象,心里着实感到失落,我想这就是可谓的乡愁吧!
空空荡荡的村庄也好,人满为患的京城也罢,暴露的是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衡。于是乎,从心底呼唤和谐乡村的兴起,希望重现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美丽画卷;也迫切希望北京“大城市病”早日消除。据悉,北京的外来人口中约有三分之一来自河北省。假如这些人能够不再被北京所需求,成为家乡建设的主力军,想必家乡的面貌变化一定会和谐宜居、十分喜人。当然了,前提条件是需要国家统筹、各地政府有所作为,多谋为民利民之事。
而北京,针对治理“大城市病”已经开出药方,并开始付诸实施。其中,一个重大举措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瘦身健体,让产业转型升级,即淘汰污染高耗产能,发展“高精尖”产业,促使人口外流,从而达到人口调控之效。当然了,这还不能简单地将“人口调控”理解为“疏解人口”。因为人口调控不会针对特定人群、不采取直接作用于人的限控措施,而是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人口调控。通俗地讲,叫做“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
毫无疑问,加强人口调控是推进“大城市病”治理的内容之一,目的是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遏制人口的过快无序增长,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很明确,即协调社会发展的各个要素,包括经济、交通、环境和人口等,对城市进行综合调控。如果你非要说政府伸出的“人口调控”之手是多余的,要么是因为你无知,要么说明你漠视事实的存在。12年前,北京为疏解城区人口,分别在通州、顺义、亦庄建立新城,如今通州新城人口总量从42万增长到79万,顺义新城从41万增长到64万,亦庄人口从20万增长到41万,远远超过北京整体人口增长速度。目前北京又在通州建城市副中心,相信对北京城区人口的疏解作用会更大,可以改善北京整体的人口状况。
当然了,在疏解北京功能、调控北京人口的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魅力也将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将聚集于京津冀这个都市圈,而不是眼里只有北京。无论是北京、天津的郊区,还是河北的每一个市、区、县、乡镇和村庄,都属于这个都市圈里的一部分,都可以享受到未来“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带来的种种好处。到那时,京城的人满为患和河北乡村的空空荡荡之现象,还会存在吗?回答一定是“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