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当“碰瓷新花样”碰上“酒驾老司机”

2016-11-08 09:3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敲诈团伙驾驶高档轿车,在酒店外专门等候酒后驾车的司机,然后尾随并伺机制造交通事故。这伙人利用司机酒驾不敢报警的心理,在衡水市区实施敲诈勒索。(11月7日 石家庄日报)

“碰瓷”,原属北京方言,泛指一些投机取巧,敲诈勒索的行为。目前"碰瓷"现象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化,花样不断翻新。    

“酒驾”,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车祸致死主要原因。可是由于驾驶者的侥幸心理作祟,依然屡禁不止。

当“碰瓷”遇上“酒驾”,当“伺机”遇上“侥幸”,这场火花四溅的“公路闹剧”该如何收场呢?

网友热议,碰瓷固然可恶,然而酒后被碰瓷却也不值得同情。国家三令五申禁止酒后驾车,就是为了广大人民的交通安全,然而还有那么多人置法律于不顾,以至于被碰瓷党钻了空,着实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笔者认为,产生酒后驾车原因有三:一是由于部分人自律意识差,酒醉后不能约束自己,逞能驾车。二是由于我国代驾市场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制度化、规范化,代驾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另外大部分人对于代驾公司详情、代驾人员可信度及收费标准都知之甚少,普及度不高。三是监管部门查处酒驾按时按地,有规律可循,更有部分监管人员监查不力,敷衍了事,徇私舞弊,完全不顾及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

酒驾给了碰瓷可乘之机,要想解决这一敲诈事件,最关键是要将酒驾扼杀在萌芽之中。一方面,公民应加强自律,认真学习交通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代驾市场应规范管理,广泛宣传,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整体服务水平。并且开发方便快捷的服务软件供消费者查询使用。最重要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加大监查、处罚力度。使用行之有效的查处方式,如扣分、罚款、拘留等综合手段,提高醉驾的违法成本。    

最后,酒后被“碰瓷”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不要以任何形式私了。在遇到“碰瓷”时,一定要记住车辆的车型、车的颜色、车内乘车人员的相貌特征,以便交警能及时拦截、设卡。    

“碰瓷新花样”让“酒驾老司机”吃了不少苦头,希望“老司机”们因此反省反省,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是对别人的生命负责,也是对酒驾者自身幸福着想。希望重拳整治之下,能让酒驾之殇一去不复返。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  作者:郑惠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