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长征五号领中国进入“航天强国”

2016-11-04 17:0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tpzz16b121_b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首枚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11月3日20时43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航天界有这样一种说法,“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足以见得火箭是航天发展的重要基础。的确,即便航天技术再发达,如果不能冲出大气层,不能提升轨道高度,不能增加载荷量,那么一切发展太空的设想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航天的发展,与美俄的差距,很大程度都集中在火箭的运载能力上。

长征五号火箭的首飞成功,突破了制约我国航天发展的瓶颈,让中国获得进入“太空强国俱乐部”的资格。据悉,长征五号火箭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地月转移轨道8吨的运载能力,比现在的长征三号乙火箭运载能力提升了2.5倍。也就是说我国可以把质量更大的航天器送上太空。

发展大型运载火箭是更深入地进行太空探索的前提,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为我国更广阔的太空发展提供保障。按照计划,明年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和“嫦娥五号”绕月返回飞行,2018年发射的空间站核心舱,2020年建成空间站和火星探测,都需要“乘坐”长征五号进入太空。

汽车跑得快,关键在发动机,火箭飞得高,关键技术也是如此,但火箭的发动机要求更高。长征五号的起飞质量约878吨,要托举这么重的大家伙,需要大推力发动机。长征五号的助推器采用8台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4台氢氧发动机分别装配在一级和二级火箭上。专家曾这样比喻,每台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可以把上海黄浦江水抽到5000米高度的青藏高原。

推力和载荷力增大,火箭的体积也自然增大,长征五号因而被称为大火箭。箭体直径达到5米,比之前最大火箭直径还大1.65米,之前发射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仅相当于长征五号一个助推器的大小,因此长征五号又被昵称为“胖五”。但长征五号不是“虚胖”而是“强壮”,里面都是“肌肉”,“皮肤”还非常薄。长征五号外壳厚度在2毫米以内,是强度高、耐腐蚀、重量轻、成本低的铝合金材料,减轻自重以提升载荷重量。

这些核心技术都是靠我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取得的。长征五号从2006年立项研制,到2016年成功首飞,整整十年磨一“箭”,液氧和氢氧发动机的研究更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上万人参与长征五号的研制,进行的各类试验不下千次,终于在今天收获成功。

长征五号的研制成功,是几代航天人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成果,正如它的名字“长征”所代表的那样,在研制过程中数万航天人经历了很多磨难,跨越无数次坎坷,才有了今天的发射成功。新一代中国航天人,正是继承老一辈的艰苦作风,传承航天精神,走好中国航天新的长征路。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60周年,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到神舟十一号成功把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完成交会对接,再到长征五号大运载火箭首飞成功,中国航天用一次次的成功为长征胜利和航天发展的周年庆献礼。这些成功的背后凝聚着的伟大长征精神和航天精神,将指引中国航天人取得更大的辉煌。(千龙网评论员 姜雪峰)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姜雪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