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小学生越来越"宅" 家长是"帮凶"

2016-11-04 15:5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135784103_14775347684371n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7%的受访者感到身边小学生放学后自由玩耍的越来越少了,66.8%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年级升高、课业繁重导致。69.0%的受访者担心,缺少同龄间沟通,孩子的世界会越来越自我。(11月4日《中国青年报》)

调查显示,孩子放学后,72.4%的受访者表示是回家写作业。其他还包括:上课外兴趣班(64.3%)、上课程补习班(58.9%)、出去玩(16.1%)等。这样看来,我们的孩子之所以放学后越来越“宅”,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宅”,而是他们不得不“宅”,因为他们的大部分课外时间都被学习挤占了。

孩子的天性是玩,玩的过程,也是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和形成智慧的过程。玩的时间越长越快乐,大脑神经元的触点就越多,蜂窝状的神经网络就越发达,孩子就越聪明,尤其是现场体验越强烈的玩耍,越能刺激孩子神经元触点的发育,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更有利。而且在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过程中,因为相互影响,会在行为习惯、语言沟通、交往能力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作用。

但我们的孩子却因为要承载太多的压力和期望而困于小屋,一放学就开始做那些永远做不完的练习、背那些永远背不完的课文、单词,上那些永远一派繁荣的课外兴趣班、补习班等等,让孩子本来就不多的放学时间显得捉襟见肘。即便从国家教育部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都对减轻学生负担作出了积极应对,但因为教育改革推进缓慢和相关配套改革措施不能及时适配,致使一些比较好的政策规定很难真正发挥作用或者作用有限。

事实上,在目前对学校和教师评价机制不变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减负也就只能沦为纸上谈兵,因为大家都盯着分数,学校会将压力传导给教师,教师会将压力传导给学生,学生只能用更多的时间来拼命学习才能释放压力。就算学校严格执行减负规定,老师也会变换手法让家长购买教辅资料放在家中由家长督促孩子按时完成。更何况,即使学校和教师都不违规,多数家长也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一放学后就无所事事。

要放飞孩子,解决越来越多的孩子越来越“宅”的问题,教育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管住学校和教师是一个方面,但更要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改变现有的评价体系,让教育回归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看分数。这就要求顶层设计高瞻远瞩、统筹谋划,如果一味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话,很可能顾此失彼,毫无起色。而事实也一再证明,素质教育虽然推行了多年,但仍然无法打破唯分数论的桎梏。

目前,要解开对孩子的“束缚”,也只能一方面继续保持政策的高压态势来减轻学生的负担,给孩子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家长进行宣传引导,让家长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孩子的天性,而不是成为扼杀孩子天性的“帮凶”。(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王小明)

新闻细读>>>55.7%受访者发现身边小学生放学后越来越“宅”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千龙网。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王小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