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究竟如何,需要用数据说话。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自2003年起每隔一年进行一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每次调查的样本量在两万人左右,截至2015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共调查了约14万名高校毕业生。基于这些抽样调查数据的统计描述和计量回归分析结果,该学院教授岳昌君总结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十个主要特点。(10月31日 中国青年报)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但与之相比我国高校毕业生却逐年增加。一边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边是求职欲强烈的大学毕业生,这之间的矛盾造就了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这一年新毕业的应届生加上去年、前年等未就业的往届生,庞大的待就业人群屡创新高,就业一年更比一年难,仿佛每一年都在刷新“史上最难就业季”。
北大教育学院用大数据说话,统计出毕业生就业的十大特点。分别是:毕业去向更分散、初次就业率差异变小、就业机会与收入不一致、专业技术岗下降、学历越高收入越高、地区间差异较大、网络招聘比例上升,向前看和向钱看、最看重直接上手能力、流动增加收益。
这十大特点明确指出了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和潮流。分析这些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收入”几乎是所有特点中共有的关键词,也仿佛是衡量大学生就业好坏的最重要标准。无论是学历的高低、地区间的差异,还是能力上手程度、跳槽转行,这些因素的变化都要为收入水平而改变,甚至出现是“向前看”还是“向钱看”的选择题。
这也证明了大学毕业生“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现状。4年前的天之骄子们在面临毕业工作时,所体会到的巨大落差,让他们望而却步、委曲求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埋藏了他们的梦想,为了生存发展,为了梦想以后有可能实现,他们不得不接受社会的残酷安排。
半个月前,一篇题为《一名非典型985毕业生的大学简史》的文章在网络上走红,引发很多大学毕业生们的共鸣。从17岁刚上大学,怀揣着追梦赤子心和湖北高考理科前千分之一的骄傲,到工作后在北京求职谋生的狼狈困窘,以及与同龄人对比后的心理落差。
其中这段话令笔者印象深刻:真毕业了,以为拿着985的毕业证就能瞬间化身中产阶级小布尔乔亚,找工作想要税后10000朝九晚五、包吃包住、五险两金、最好还给个北京户口;租房子想要2000以内,无中介,房东直租,南北通透,独立卫浴,离地铁站5分钟内,还不能在回龙观、天通苑、通利福利亚。结果只有知乎上才到处是这样的工作,黑中介嘴里才到处是这样的房子……如果你所拥有的仅仅只是名校の骄傲的话,除了伤害亲妈和最亲近的人,其实什么都做不到。
原本期待985的毕业证能带来满意的工作和生活,但这只是网络键盘侠和黑中介的描绘的憧憬,现实的残酷把他们从梦境中拍醒。其实,面对未来,还需重视现实,脚踏实地,从新出发。
毕业是人生另一个转折点,入职是人生另一段旅程的开始。无论是还未就业,还是刚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初期,切不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即便你是名牌大学,那也不是通往职场成功的凭证,只不过是块敲门砖罢了,与其它二本、专科、职教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关键还要看能力和努力。(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世鑫玺)
新闻细读:大数据描绘高校毕业生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