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优化二孩生育环境须保障先行

2016-10-31 16:2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全面两孩政策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被明确。一年过去,记者调查政策在各地的落地情况时发现,政策实施与预判基本吻合,大城市生育意愿强于小城镇。 全面两孩放开后,大量符合政策家庭生育意愿集中释放,配套政策面临挑战。(10月31日 京华时报)

“全面两孩”已然一年,在社会政策支持下,家庭从“能生”到“愿生”的转变,无不说明政策实施初见成效。然而,二孩的生育环境却有待进一步提高,配套政策保障须先行一步。

不可否认,二孩生育环境存在一定的压力,高龄产妇生育风险大、医院医疗承载能力有限、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等等。除了业已显露出的,还有潜在的担忧:如婴儿潮是否会在未来观望态度明朗化而不期而遇、社会福利和配套政策的支持力度能否满足二孩需求……如果存在的挑战得不到解决,隐性的问题又没有答复,吓着的不仅是“宝宝”,还有“不敢生”的家庭。

社会优化二孩生育环境,进一步释放全面两孩政策活力,这既是对惠民政策执行过程中有力调适,也是推动社会支持稳定发力的关键举措。

对于有二孩生育意愿的家庭来说,医院的医疗承载力是首要问题。面临着高龄生育风险,家庭倾向于口碑好、信誉高的大型医院,从而导致生育扎推现象——三甲产科一床难求、公立医院产科孕妇建档一号难求。家庭的择医倾向反映着医院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而调配医疗资源趋于平衡,减小区域医疗条件差异至关重要。短期来看,以加强投入力度来扩大部分医院的医疗承载能力,比方说扩大病房、增添床位等等不失为缓解生育高峰的“速效药”。从长远看,缩小行业内部的差距,才是扩大择医范围的长效之举。

除了医院硬件扩容、急救药品配备外,医护人员的保障不可或缺。助产士、儿科医生、产科医生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在生育高峰将至之时,可能将面临空前的挑战。然而,高负荷的劳动强度与不成正比的低报酬造成从业意愿不足,再加上少有学校招收相关专业学生生,导致人才短缺困境日益严重。面对出现的短板,政府可以在短期内提高业内优秀人才的待遇,鼓励医院间开展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另一方面,及时引导高校招生计划里适当增加相应人才的比例,解决新生的人才短缺的困境。

另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积极作为。卫计委的生育意愿调查工作不妨将端口前置,围绕生育意愿及时发现影响二孩生育的因素,除了广泛调查,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个案分析,深度了解地区生育心理,动态关注生育意愿的变化进而早做应对;地方人事就业部门,也要保障生育二孩女性职工的权益,在绩效考核上体现人文关怀。(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曾政)

新闻细读:“全面两孩”放开一年大城市生育意愿强于小城镇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曾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