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向“炒信”宣战别只打“双11战役”

2016-10-26 14:4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在网购过程中,商品的信用等级或业内评价通常会成为消费者重要的参考指标。而这一需求,恰恰为“刷单”产业链的形成提供了机会。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同多家部委邀请阿里巴巴、腾讯、京东、58同城、滴滴出行、百度糯米、奇虎360、顺丰速运等8家互联网公司,共同签署《反“炒信”信息共享协议书》,在“双11”来临之际,正式向电商“毒瘤”宣战。(10月26日《北京晨报》)

对网购商品给予评价,本应该是消费者的自主行为,也正因为此,消费者的评价也就能为其他消费者提供参考,好评率高的商品,会吸引更多消费者,差评率高的商品,消费者则会弃如敝履。因为这个原因,网络商家自然喜欢好评,反感恶评,这本来应该激励商家潜心做好商品质量,努力提供优质服务,以更好的商品和服务换来消费者的好评。可却由此滋生了虚假买家通过虚假交易进行“刷单”,好评与销量都可能通过这种虚假交易“刷”出来。“刷单”也就是此次要进行打击的“炒信”。

现在的刷单已经变得产业化,甚至已形成庞大产业链,如有的刷单平台上就有几万名成员,这从一个侧面看见庞大的市场需求;刷单行为也变得隐蔽化,为了避免被相关部门及购物网站发现并惩罚,刷单往往并不会密集进行,刷单员就如正常的消费者一样按照所有流程走完,还会多浏览几家店铺,多停留一些时间等等,显得更像是真正的消费者。虽然现在各大网上购物平台都有监控系统,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已成产业化的“刷单行业”也没闲着,他们会去努力规避购物网站的监控。

本有利于营造良好网购消费环境,可以由此规范商家行为的网购评价,变得不再真实,被一些商家玩弄于股掌,严重影响了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也架空了消费者的话语权,是对消费者的欺骗行为,更会让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变得更赤裸裸,更有恃无恐。这也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让潜心做质量的商家无法生存,弄虚作假的不良商家却能一路绿灯,赚得盆满钵满。

对于“炒信”行为,要能与时俱进,见招拆招,识破他们不断更新变换的花招、伎俩,这就需要购物网站负起自身职责,严厉打击刷单行为,同时也需要鼓励消费者监督与举报。更需要监管部门加大监管与惩处力度。不仅要对不良商家予以追究相关责任,加大对“刷单产业”的查处及逐渐根除其存在,对于提供经营平台负有监管责任的电商、购物平台等,也要追究其连带责任。

此次国家发改委等多家部委邀请多家互联网公司,一起向“炒信”宣战,这一做法值得称赞,只有大潮退去,才能看到谁在裸泳,让消费者看到真实的情况,他们才不会上当受骗,才能为消费者营造一个井然有序的网购环境。

向“炒信”宣战,也不能只打“双11战役”,而要能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惩戒机制。只有各方尽起各自责任,严格依法行事,实行社会共治,才能切实保护好消费者权益,避免再被不良商家通过不正当手段“爆刷”权益。(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戴先任

新闻细读:刷单网站流水额能超亿元 多部委牵头建全网“黑名单”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  作者:戴先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