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1%的受访者感觉近年来互相串门的越来越少了,46.5%的受访者更愿意去饭店招待来访客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网络社交平台发展、变得宅了被认为是“不爱串门”主因。71.1%的受访者认为这会导致人情关系越来越淡。受访者中,男性占47.7%,女性占52.3%。
记得过去每次回老家,母亲都会拉着我张家长李家短地闲聊,谁家儿子买房了,谁家女儿离婚了,谁家被骗子忽悠了等等,村里的大小事情就没有她不知道的。如果去村里转上一圈就会发现,母亲告诉我的这些事情几乎是村里的“共享信息”,因为以前大家经常互相串门,乡村里根本没有秘密可言。
现在与母亲聊起这方面的事情,她经常一问三不知。原因很简单,年轻人都外出谋生了,剩下的人一年到头都在忙地里的农活,根本抽不出时间串门,自然也就无法像过去那样谈笑间,村中大小事尽能掌握。
如今在村里,串门早已不像过去那么随便,也只有在逢年过节地里不忙的时候,村里的婶婶奶奶们才能抽出点时间互相串个门,聚在一起将那些憋了一年没说的话在有限的时间倒出来。
城市就更不必说,串门的最大障碍不是那一道道防盗门,而是另有原因。
一方面,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山大,每个人都像拧紧了的发条,从早晨被闹钟叫醒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没有片刻的空闲,串哪门子的门啊。
好不容易熬到了节假日,要么送孩子去辅导班,要么在家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要么出去赴各类无聊的应酬,一点不比上班轻松多少。串门?那是多么遥远的事情。
另外,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堵上了串门的方便之门。现如今都是独门独户,邻里间又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陌生人,大家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平时遇见打个招呼就很客气了,如果谁冒然去隔壁老王家串门,说不定会吓着人家。
可以说,现在不论在乡村还是城市,串门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对于串门,我们可以怀念,怀念过去那种邻里一家亲,东屋西屋随便进的岁月,怀念那种温馨单纯的人际关系。但也没必要过度留恋,总想着继承和恢复串门的传统,这不合时宜。要知道社会在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也会随之改变,就像打电话代替写信一样,这都是时代的发展必然,没什么好过分担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