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倡导发呆不如倡导降低手机依赖

2016-10-19 15:1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乐享健康生活)”项目日前正式启动,国家卫计委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该理念建议市民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每天运动1小时、掌握1项运动技巧和加入1个运动社群;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做到膳食多样化。(10月19日《北京晨报》)

在信息海量、竞争激烈的语境下,“好忙、好累”几乎成了上班族的口头禅,亚健康、失眠、易怒、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如影随形。深究这些症状的根源,归根结底还是大脑没有得到放松休息。为此,“5125” 健康生活理念,倡导市民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目的就是让紧张的大脑得到休息。

心理学认为,发呆是大脑对于外界事物进行调节的一种应激反应,属于自我保护和调适。适当发呆可帮助人们减轻疲劳,是大脑休息的好办法。然而长时间发呆或者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发呆,则可能发展成抑郁症会或自闭症等心理疾病。

实际上,现代人大脑得不到休息,一方面由于工作繁忙,另一方面由于海量信息充斥大脑。人们每天都在接收来自电视、互联网、手机的海量信息,大脑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间。第十届慕尼黑数字生活设计大会曾发布数据显示,每位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150次手机,也就是说,除休息时间外,每人平均每6分半钟就看一次手机。在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吃饭、蹲厕、坐车甚至走路都在看手机、玩手机。手机似乎成了人们身体不可分割的部分。由此可见,大脑得不到休息,手机依赖是重要原因。

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的水,只要挤挤总是有的”。道理亦然,只要善于调剂,让大脑休息的时间总是有的。因此笔者认为倡导大脑发呆不如倡导降低手机依赖,让大脑在工作之余彻底放松。

有研究认为“网络信息90%是无用无效的”。现代人手机依赖症普遍,手机挤占了大量时间和大脑存储空间。虽然我们每天通过手机获取了海量信息,但对我们生活工作却无所裨益。当我们都降低手机依赖,减少不必要的手机使用频次,那么我们完全有时间让大脑休息放松。譬如,上下班乘坐交通工具时,不妨放下手机闭目养神;吃饭的时候远离手机,多与家人朋友同事闲谈唠嗑;如厕的时候,放下手机安心解手;睡觉前把手机关机,自觉克制刷微博刷微信的习惯。当这些闲暇时间和吃喝拉撒时间都能远离手机,大脑就会得到有效放松。

倡导适当发呆虽然有助大脑休息,然而终非治本之策。降低手机依赖,减少手机通讯功能以外的使用频次,让大脑得到休息,才是王道!(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桂全宝)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  作者:桂全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