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集大型系列报道《寻踪长征路》还在持续进行,又一部反映红军长征的大型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已经在北京卫视与观众见面。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北京电视台负责拍摄的这两部反映红军长征的作品,既是对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巡礼,也是对工农红军流血牺牲的致敬!
寻踪长征路是在追寻一个马背上共和国的艰难成长之路。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被迫放弃苏区开始长征。当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把所有家当都驮在马背上,一路喋血鏖战,一直驮到陕北,为革命保存了火种,为共和国保留了希望。长征不仅是一场生死存亡的艰巨考验,更是共产党第一次建立政权的革命考验。被喻为军事奇迹的长征,已经成为新中国建立发展、不断壮大和追逐民族复兴梦想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寻踪长征路,是思想上的一次次洗礼,不仅是为了体悟我们从什么地方来,更是为了明白未来要到哪里去,以长征精神指引新时期的长征路。
长征精神传唱80年依然经久不衰,一代代年轻人成为长征精神新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很欣慰能够看到《红军不怕远征难》这样的精品力作,这是近年来反映长征题材的最好作品之一。100位长征亲历者的故事,一段段被还原的真实场景,用掷地有声的史料构建出轮廓立体的历史格局,用饱含温度的镜头还原人物的血肉内心,以普通人视角让主旋律、正能量的影片充满无限张力和感动。更为重要的是,这部看起来气势恢宏、内涵丰富的作品,竟然是由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导演团队担纲制作的。遥想80多年前,那些历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红军战士多半也都是30岁以下,所以今天的这帮年轻人实际上是穿越时空,在为80多年前为了革命、为了人民、为了国家流血牺牲的同龄人树碑立传。10岁的刘福昌、17岁的郑金煜、19岁的石长阶、22岁的邓诗方……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也让历史顿时鲜活起来。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今天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毛主席的诗词历经80多年依然充满豪情。不管是当年的长征路还是新时期的长征路上,我们永远需要这种战天斗地的革命豪情,那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那些在雪山草地和枪林弹雨中倒下的年轻人,永远都不能被遗忘。正如总导演吴志勇所说的,当我们走在当年红军走过的路上,更能够明白当年他们为了什么而战斗。我们如今幸福和平的生活,都是建立在英雄流血牺牲之上,而历史应该永远记住这一切。
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应当成为长征路和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延续。整整花费一年时间打磨出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一头牵着中国革命的漫漫征途,一头又延续着改革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江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红军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老山界、夹金山、六盘水、金沙江、大渡河……闪闪红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正如总书记所说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是一次长征,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精神永远是指引我们向前的动力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