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说政策 改善作风亲民情

2016-10-18 10:5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在日常工作中,上级部门下发的“红头文件”总让我们感觉很权威、很严肃,这是规范的表现,也是落实工作的必须要求。但是,有些“红头文件”,使用百姓难懂的官话,以显示其重要性,其实,恰恰相反,这些百姓难懂的官话,更不易于理解,自然不能很好地落实文件精神,容易造成假、大、空的文风,同时有损于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最近,《河南省行政机关政策文件解读实施办法》出台了,要求行政机关发布的“红头文件”,将原来惯用的官话转换成白话,使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将群众关心的事儿说明白、说懂。让我们的百姓理解我们党的好政策,明白我们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更理解我们党员工作的实质是为我们的百姓服务好。就此谈谈基层一名党员的感悟。

深入浅出译官话,是提升为人民服务质量的表现。

“红头文件”是政府部门和群众办事的依据,但“红头文件”的受用者有党员干部,也有群众。特别是关系到百姓生活、社会发展的各种文件,群众更关心,更想弄懂。

译“官话”为“白话”,是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是让政策从“纸上”深入“民心”,这种“接地气”的做法,才能让群众及时了解,并有所回应。可见,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说群众关心的事儿,这是心中装着百姓,提升了“为人民服务”的质量。

深入浅出译官话,让政策通俗易懂更亲民。

译好“官话”是一门语言艺术,结合社会热点、群众关注点,干部自己学习且吸收政策精华,自己组织语言,深入浅出地翻译“官话”,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群众语言全面细致、深入浅出地将政策文件说透、说清楚,还可结合信息化的手段,将政策文件以图表、视频、歌谣等方式简要呈现出来,让群众听得懂、信得过、用得上。然后再用群众的语言来布置工作和任务,工作当然就有好成效。

可见,变“官话”为“白话”,不仅仅是让群众看懂了相关文件,更是拆除了群众与政府之间的“墙”,架起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消除了官方和民间的“信息差”,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深入浅出译官话, 是工作作风从“虚”到“实”的转变。

将“红头文件”深入浅出的译成白话,看起来简单,但这里面蕴含着大智慧。“白话版”要用群众的语言说出来,就需要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把群众关心的问题摸清,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是工作作风从“虚”到“实”的转变,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要转变自己的工作作风,日常工作中,在认真理解政策法规的同时,还要主动吸纳群众语言,把一些朴实智慧、幽默风趣的语言应用于日常工作中,工作务实了,文风自然接地气。

习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工作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对上面负责,而且要对群众负责,为人民做主”。河南省行政机关“官话”译“白话”的亲民之举,是政府人性化执政的一次创新与探索。身为共产党员,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改变工作作风,让自己的工作方式更贴近百姓生活,做百姓可亲的家人,促进社区、社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  作者:黄春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