暧昧让人受尽委屈

2016-10-16 09:39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暧昧让人受尽委屈

诺贝尔文学奖公布的前一天,我一边啃螃蟹,一边和朋友讨论村上春树。为什么他老不得奖呢?结论也并不惊艳,因为村上太通俗,真谈文学价值,离伟大可能还差点儿。

这当然也就是对着黄酒闲而论道。诺贝尔文学奖照什么标准发,只能问评委会那些个老头老太太。他们出手也不大有规律可循,今年,音乐家鲍勃·迪伦获奖的消息被公布时,吃瓜群众都吃了一惊,说村上通俗,所以无法打动偏爱高冷色调的评委会,可鲍勃·迪伦明明更通俗、更流行,热爱跑步的村上,今年陪跑的姿势真有点意外。

村上自己倒显得云淡风轻,他老早就在自己的网站上回应过这些年错过的诺贝尔奖,“这又不是赛马”。但这阻挡不了广大人民群众替村上委屈,如果民间设立个“诺贝尔委屈奖”,估计谁也阻挡不了村上得奖,段子手们恐怕连获奖感言都能给写出好几个版本。

“委屈奖”这个东西还真的不只活在段子手的指尖。最近,四川绵竹城管就设了个“委屈奖”,给执法过程中对执法对象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队员50元到200元不等的奖励。“获奖者”还真是心里苦,比如有个一米八的高大城管的脑袋被油勺子抡了好几下,衣服也被扯坏了,可愣是没还手。

“委屈”和“奖励”的组合,天生带着黑色幽默感。给受了委屈的人来点精神或者物质抚慰,看起来是安抚了受伤的心灵,可有几个人情愿获得这样的奖励?巴掌都挨了,枣再甜,痛仍旧是痛。绵竹的执法队员就直言不讳地说,这个奖他们一点都不想拿。

在执法中处于强势地位的城管,要设奖来鼓励“受委屈”,确实是独特的社会现象。而且这都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十多年前开始,好几个城市就陆续设立类似奖项。说起来也是无奈,因为暴力执法的新闻频繁出现,城管总给人以青面獠牙的暴虐印象,略感被动的城管部门想了这么一出,也是摆出示弱的姿态,鼓励队员忍气吞声,好改善城管队伍的形象,也让执法者和摊贩之间的关系不那么紧张。

只是,那么多年过去了,似乎“委屈”还是不断发生,城管同商贩之间的关系格局并没有根本变化,依然暧昧中掺杂张力,说起城管的时候,人们的眼神依旧意味深长。示弱却没讨到多少好,我也很是替城管委屈。

山西长治市屯留县有24个中学教师最近也受了委屈,而且没人给他们发慰问金。想来你也听说了,这群老师一起聚了个餐,然后就被纪委通报批评了。聚餐是AA制,花费人均大约50元,而且发生在“学校放假”之后,这些信息都白纸黑字写在纪委的通报内容里,外人看来并无不妥,可还是被认为“同加强作风建设要求格格不入”,你说委屈不委屈?

当地纪委给出的解释是,该县有规定工作日不能饮酒,虽然学校放假了,但事发时大多数机关单位是工作日中午时间,所以还是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

我看,当地纪委的脑回路,比诺贝尔文学奖那帮评委深不可测得多,反正我动用了训练了二十多年的逻辑思维,也没能理得清其中的因果关系。我猜那二十多个老师看到通报批评决定的时候,内心也是迷茫的。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特别简单,地方纪委官员搬出纪律规定,在僵化逻辑的审视下,平常之事也被认定为违纪行为。当然,这应该是偶然事件,之所以有四面八方的网友替这些老师叫屈,不是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心态,而是都觉得略有荒唐吧。

如果任由规定被随意解读、“违纪”被轻率认定,规则本身也会遭到破坏和消解。它让规则产生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人们被不明朗的预期包围,伤心就总是难免的。

说起来,城管的“委屈”,和不明朗的规则也有关系。这么多年来,城管和小贩之间时不常上演相爱相杀的戏码,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制度安排。不论是城管还是商贩,都被困在模糊的权利义务边界里,关系自然拧巴得解不开。示弱的姿态令人同情,也值得赞赏,但触不到病根,委屈也是可以想见。

什么样的规则才是好规则?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可能一百篇评论文章也探讨不清楚。但我认为,在公共领域,好规则至少要遵从这样的原则:越透明越好,越详细越好。要知道,暧昧让人受尽委屈。最大程度地有规可依,才可能尽可能照顾到多数人的需求,也不会轻易被扭曲,失范行为也容易避免。

毕竟社会治理不能像诺奖评委会的评委们一般“任性”。文学奖的规则不透明,至多是村上春树们受点“委屈”,于公共利益一点妨碍也没有,但社会规则不明朗,公序良俗都得跟着委屈。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  作者:张静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