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慢和最快,都是为了中国腾飞的梦想

2016-10-12 17:3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现在要是和别人说起中国铁路,那么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运行速度最快的中国高铁一定是躲不过去的关键一环,并且越来越重要。近两年,以中国高铁为代表的中国制造,已然成为了中国政治和经济对外交流的“代名词”,成为一张闪烁着夺目光芒的“新名片”。

然而,在近两天,却有一条在中国跑的最慢的火车意外走红了。它就是7053次列车,一列由内燃机车拖挂四节车厢的绿皮火车。它拥有人们对绿皮火车永久的印象,皮革座椅,摇头风扇,上下开启的车窗,以及——慢。它缓缓穿梭在山东淄博到泰山的山林间,全程184公里,单程用时近6个小时,平均时速32公里,算得上目前全中国最慢的火车。这趟车还特别便宜,全程票价11.5元,站与站之间的票价仅一元。就如新闻上所述,这列行驶在山间的7053次绿皮小火车,它没有空调,只有摇头的风扇,但人们更习惯打开车窗让风呼呼地吹进来,有人专门从济南、北京赶来,就为了找个临窗的座位待上6个小时,怀念过去的缓慢时光……

在中国,人们对绿皮火车有着复杂的感情。一方面,它嘈杂拥挤、运行迟缓,在中国铁路发展的过程中屡屡受人诟病;另一方面它又承载着远行的青春梦想和对物美价廉的渴盼,曾经有无数的国人乘坐着它。1990年代以前,无数绿皮火车蔓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一个鲜明特色。此后,中国历年推行铁路大提速,从时速30公里到60公里,从60公里到80公里,再到100公里、120公里、160公里,直至今天的贴地飞行,时速可达35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而在这个过程中,承载中国无数人记忆和情怀的绿皮火车也逐渐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淡出中国铁路交通的大舞台。

我们从中国最慢的火车到中国最快的高铁的变革当中,更能在显而易见的对比当中,看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十年前,我们的经济发展缓慢,交通环境也极为不便,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全靠这些运行缓慢的“火车”带动。然而,世界发展的脚步从不会因为你的缓慢而驻足等待,正如1978年邓小平在日本新干线列车上说的那句话,“我们现在很需要跑!”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奔跑起来,中国为了经济能够快速奔跑也需要更多、更好的“路”。

现在,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找到了促使自己腾飞的路,并且还要继续坚持走下去。在这三十多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蛟龙下海,嫦娥奔月,再造天宫,以及许许多多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制造,包括中国高铁、中国核电、无人机等等,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在央视播放过的纪录片《大国重器》、《超级制造》中,我们都曾不止一次的看到他们的身影。这些中国制造,承载了无数中国人的梦想,承载了中国的梦想,屡屡亮相于世界舞台,成为国人骄傲和自豪的理由。

慢与快,只是人们对于速度的观感,有时我们需要慢下来,不是因为疲惫,而是要仔细看清前方的路;有时我们更需要快,一直飞速向前,是为了超越自我,尽早达成国富民强的目标。慢是积累,是快的基础,不论快慢,关键是对着实现中国梦想的既定目标,坚定不移的一直走下去,不停歇。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徐志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