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旅游“红黑榜”倒逼景区管理升级

2016-10-10 15:0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6年国庆假日刚刚落幕。10月9日,国家旅游局发布十一假日旅游“红黑榜”,集中表扬一批最佳景区、优秀旅行社、优秀导游、优秀旅游工作人员和文明游客,同时也对假日期间厕所革命滞后、环境脏乱、管理混乱、(10月9日 央广网)

旅游“红黑榜”一经发布,势必会带来“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上“黑榜单”的肯定不痛快,从记者调查来看,就有“最差景区”否认其存在问题,其中缘由尚不得而知,但是经权威部门发布的旅游“红黑榜”,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游客对景区的选择,也由此会给景区收入带来影响。

也许正是出于对“景区收入”的考虑,有些景区保持“否认”的态度,既然“红黑榜”是由各地旅游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假日旅游市场秩序情况提供信息汇总而成,涵盖景区、旅行社、旅游工作人员、导游、游客五大类等综合性指标而得出,对此进行“否认”就明显“站不住脚”,不是说一定要让部分景区承认“最差”,而是经由“红黑榜”的引领作用,倒逼景区科学化管理升级,进而提升景区的品位和吸引力。

如果这些上“黑榜”的景区,能够把焦点和工作重点放在“找不足、补短板、强管理、争进位”上面,“红黑榜”存在的价值就能被彰显出来,就可以通过上这么一堂“教育课”来促使景区的不断完善管理,提质升级,重新获得认可,那么这种正面激励作用就得到了有效发挥。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红黑榜”不能存在一经上榜,永久不变的固定静态模式,该让“红黑榜”处在动态的评价中,以更加科学完善、客观精准的标准使得“红黑榜”更具有权威性、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同时,对上“黑榜”的景区,要责令其整改,强化对这部分景区的督导检查,使其达到对景区所要求的基本标准,逐步摆脱“黑榜”的命运。

诚然,带着“黑榜”的帽子,会给景区带来负面影响,不过景区本身要尽可能避免无根据的“否认”,否则这种“否认”带来的不是自证清白,反而是“黑上加黑”;而且这类景区要把重点放在整改提质上,用“红黑榜”倒逼景区管理升级,在争优进位中“浴火重生”,再次赢得公众的认可,这远比“否认”来得更有意义。(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王兆才)

新闻细读:十一旅游“红黑榜”公布 “最差景区”否认存在问题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  作者:王兆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