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评] 深化改革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

2016-09-28 16:5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6年9月24日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1000天的日子,回顾将近3年来中央出台的改革政策,京津冀协同发展无疑是中国区域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很多涉及到京津冀三地的改革措施,都在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向深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缓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资源均衡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等发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3年末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之后,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四个需要”,即: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以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促进三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成为中国区域协同发展的典范。也就是从这次座谈会开始,京津冀协同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让三地协同发展不断走向深入。

尤其是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各个领域的目标和方向等内容,使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具明确性和可行性。从人口调控要严控增量、疏解存量、疏堵结合,到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主构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网络架构,从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等环保问题,到产业升级转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些领域的改革措施重点和难点在于: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把三地看作一个整体共谋发展,形成抱团效应,促进三地健康有序共同发展,最终要起到“1+1+1>3”的作用。

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也为全国区域性发展起到了示范效应。比如去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在全国确定了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京津冀是唯一一个跨省级行政区域,其发展的探索也将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由三地不同的地位决定的,北京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是制造研发、国际航运、金融创新的基地,河北是商贸物流、产业升级、城乡统筹、环境支撑区等。因此,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就应围绕三地的定位合理布局,做到北京原始创新、天津研发转化、河北推广应用的互动链接,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

从产业对接合作到市场一体化,从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到三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这些改革有序推进,目标是要形成技术、人才、资源、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京津冀三地应共享发展机遇,共同面对困难挑战,拧成一股绳,书写协同发展的新篇章。(千龙网评专职评论员 姜雪峰)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姜雪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