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实名制只是打击电信诈骗第一步

2016-09-23 15:55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据从三大运营商处获悉,此前传北京地区未实名手机用户10月15日将被停机,实际是分批执行,10月15日开始,最晚至10月31日截止。其实,多地已开始执行不实名就停机政策,中新网对此进行了梳理,大部分地区都是分批执行,如用户在规定时间内未实名,将面临被停机甚至销号的处理。(9月23日中国新闻网)

近来,山东徐玉玉等典型案件的接连发生,造成了严重的悲剧,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电信诈骗犯罪的强烈关注,而手机用户实名制的问题,也再度浮出水面。对手机等通讯工具实行实名制登记注册,对遏制电信诈骗确实有着重要的意义。正所谓“做贼心虚”,骗子们一般不会使用自己名下的手机电话行骗,而如果存在非实名注册的手机,无疑会给骗子隐身作案带来便利,事后,也会给警方破案缉逃带来困扰。

过去,一些通信运营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争夺客户,对看似繁琐的实名制执行并不是十分严格,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销售非实名注册手机卡成了一些通信运营商重要的促销手段和“多样化服务”之一。现在,由于电信诈骗愈演愈烈,面对一次次惨痛的教训,手机实名制注册得以加紧推进,“不实名、就停机”的新规可谓史上最严,这样做也算是亡羊补牢,正当其时。

顾名思义,电信诈骗主要就是通过通讯工具进行的新型非接触式远程诈骗。较之传统诈骗方式,它具有不见面、难追踪,“套路”多、圈钱快,发案多、危害广等鲜明特征,现实中往往无孔不入,令人防不胜防,深恶痛绝。而实施电信诈骗时一般通过手机电话进行联系,所以对通讯工具进行实名制管理,最大限度截断犯罪分子的诈骗渠道,应当说是抓住了反制电信诈骗犯罪的“牛鼻子”。

但是实名制虽好,也要真正落实,充分发挥其对电信诈骗的封堵作用才值得点赞。一方面,通讯实名制的贯彻执行仍存在不少难题。虽然现在各方都已认识到了实行实名制的重要性,可是受经济利益和市场竞争驱动,个别运营商特别是为数众多的经销商(点)在实际办理中能否不折不扣地执行还要打问号,毕竟实名制的实施提高了经营成本和销售门槛。应当进一步建立完善切实可行、全面覆盖的监管制度,及时堵塞漏洞“后门”,防止出现各种“变通”方法,确保实现一个不漏地做到“真实名”。

另一方面,单纯实施通讯实名制并非扑灭电信诈骗的万应灵丹。应当看到,造成电信诈骗犯罪活动猖獗且屡打不止的原因和问题还有很多,诸如公民个人信息容易泄露、相应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有效、社会联合打击治理格局尚未形成以及公众识别能力、防范意识严重欠缺等,都亟待进行整改完善。

此外,即使堵住了非实名注册这个漏洞,也并不意味着犯罪分子从此就无从下手。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诈骗分子绝对不会就此收手,诈骗与反诈骗的斗争不会很快结束。就当前来说,诈骗分子就有并不依赖普通手机发送诈骗信息的伪基站、电脑群发、改号软件及境外通讯等多种传送渠道。而且,就算全部手机都已实名,犯罪分子还是可以通过网上收购、贩卖、窃取等手段获得可以办理实名手机号的他人身份证件、信息,乃至直接得到他人手机号实施诈骗。

因此,反电信诈骗斗争依然任重道远,但是全面落实通讯实名制,仍是迈出了重要一步。应当看到,只要坚持针锋相对、社会联动和综合治理,并且长期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并彻底肃清电信诈骗流毒。(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徐建辉)

新闻细读>>>多地执行手机不实名停机令 北京最严10月底全部关停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千龙网。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徐建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