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19日,2016年里约残奥会闭幕。在过去的12天里,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得107金81银51铜,创造了自1984年参加残奥会以来的最好成绩。金牌数突破100,奖牌数突破200,创造51项世界纪录,先后获得中国残奥历史上的第400枚金牌和第1000枚奖牌,连续第四届蝉联残奥会金牌和奖牌榜双第一。
这些傲人成绩的背后则是中国残疾人超过常人的艰苦付出。里约奥运会上,傅园慧爆发的“洪荒之力”让人印象深刻。但在残奥会上每个运动员都必须有“洪荒之力”,克服自身的劣势,用坚强的毅力去拼搏,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用一只脚去跳高跳远骑自行车,用一只手去打乒乓球、用半只胳膊去游泳,坐在轮椅上击剑打篮球,坐在地上打排球……看到这些残疾人的比赛画面,我们才会理解他们平时训练所付出的艰辛,他们每一次的比赛,都需要使出全身的“洪荒之力”,与健全人运动员相比,残疾运动员要付出的太多太多。我们不禁赞叹他们的伟大。
9月9日,中国残奥自行车队教练刘光锦(左)向获得金牌的梁贵华(中)祝贺。作为残疾人运动员的教练,往往肩负着更多的责任,付出更多艰辛。除了传授本领,他们中有许多人为师如父母。当运动员生活不便,他们要寸步不离地贴身照顾;当运动员丧失生活信心,他们要及时耐心疏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赛场上,他们又始终陪伴左右。“师者,如父如母”,这是残奥赛场上最温暖的画面,感染着每一个人。新华社记者陈铎摄
残疾人运动员用不完美的身体创造了不平凡的传奇,用坚强的意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他们要向世界证明,在竞技体育里残疾人也可以做到不断突破。比如盲人男足比赛,中国队就在里约连克强敌,虽然半决赛遗憾败给东道主巴西,但也创造了最好成绩。试想,如果你蒙住眼睛踢足球,能凭借声音做到他们那样娴熟的脚法吗?他们在黑暗的世界里为我们创造了光明的奇迹。
每个残疾人背后,都有一段悲痛的故事,那是他们痛苦的回忆;但每个残疾人运动员背后,却也拥有一段励志的传奇,他们从悲伤的阴影中走出来,是体育给予他们拼搏的希望,每一个站在残奥赛场上的运动员都是英雄,因为他们都先战胜了自己。
除了超过健全人的坚持与拼搏,中国残奥代表团的优异成绩也离不开政府和社会近些年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怀和帮助。本届残奥会中国共派出307名运动员参加,其实他们都是业余选手,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残疾人。从发掘运动潜能到训练培养,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县级发现、市级选送、省级培养、国家提高的四级残疾人运动员培养模式,各省市都有专供残疾人训练的基地,这就为参加残奥会提供了充沛强大的保障。
我国大力提倡的“全民运动”也包括残疾人,让残疾人多参加体育运动,也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他们生活自理的程度,让残疾人的生活更美好。随着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逐渐提高,无障碍设施的增加与完善,残疾人越来越多地融入社会中,并发挥作用,促进了全社会的平等和谐。残奥会就是残疾人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用成绩证明,残疾人也能为祖国争光。
9月14日,轮椅击剑女子个人花剑A级比赛冠军获得者中国选手荣静(左)在颁奖仪式上与获得铜牌的匈牙利选手克拉伊尼亚克相互擦拭喜悦的泪水。新华社发
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在里约夏奥会的完美表现,让我们对残疾人的冬奥会充满期待,但中国冬季残疾人项目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不过随着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残奥会,激发了中国残疾人参加冰雪运动的热情。届时中国作为东道主要力争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为此,我们还应继续加大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振兴冬季残奥项目发展,让残疾人能与健全人一样,参加冬季冰雪运动。
在残奥会的赛场上,每名运动员都是身残志坚的英雄,所有人都在诠释着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而我们作为观众收获的则是深深的感动和敬佩。他们虽然身体残缺,却不向命运低头,更没有就此消沉,反而积极面对生活,一直在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
残缺的身体不能束缚他们对运动的热爱,运动时的顽强成就了他们完整的心灵,每一次付出的“洪荒之力”,都代表着他们努力为自己人生添彩的执着。他们的人生没有因残疾而消沉,而是因体育运动而变得充满生机。(千龙网香山评论专职评论员 姜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