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儿童药“手掰时代”要靠市场终结

2016-09-14 16:0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9月13日,首届儿童安全用药传播与发展大会在京举行,医、学、研、产等各方代表共同研究探讨儿童安全用药问题的破局之道。据称,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而儿童专属药品却不足2%。虽然儿童患病数量占患病人数的19.3%,但现有的3500多种药品中专供儿童使用的只有60多种,仅占总数的1.7%。全国6000多家药厂中,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仅10余家。(9月14日《人民日报》)

儿童药短缺问题,已困扰儿科医生和家长多年。估不准药量、掰不均药片,让不少家长为之伤透了脑筋。问题显而易见,关键看如何解决。解决之道无非两种,一是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行政手段督促药企生产,或通过政府资助研发,甚至直接购买等手段来丰富儿童药品种;其二是激发市场活力,让药企既愿意也有能力生产儿童药品。

行政手段当然能起一定的作用,譬如儿童稀缺药、特殊药,由于品种和数量不大,政府可以一手包揽,实行定点生产、统一储备和配送。然而,儿童药种类之多、需求之高,绝非行政之手所能承担,只有依靠市场,方能让儿童药品丰富起来。

但市场对于儿童药品,目前处于较为失灵的状态。首先,儿童药研发难、审批难。受传统观念影响,没有家庭愿意让孩子去参与药品实验,我国儿童药临床试验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此外,我国实现独立的药品审批制度,国外的上市药品,在国内不一定能上市。譬如,国外已广泛使用10多年的宫颈癌疫苗,到今年7月才获准在国内销售。儿童药的审批更为严格,即使国外上市的儿童药品,多半仍需通过国内临床实验,导致儿童药研发和审批成本很高。

其次,儿童药利润稀薄。药品剂量是确定药价的重要依据,儿童药成分含量低,价格自然上不去。且市场存在“价随量走”现象,儿童药用量甚微,药企就难以开足马力大规模生产,成本不易降低。再加上儿童只能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不能参加报销率较高的城镇职工医保,在所有年龄段中,儿童年龄段看病报销的比例最低,流向儿童药领域的医保基金占比最少,而医保基金流向与药企的利润存在明显相关性,基金“不买账”,势必影响儿童药的利润。

因此,激发儿童药市场活力,首先要解决儿童药研发和审批难题,可拓宽海外研发市场,或直接购买并认可国外的研发成果。也可适度降低儿童药品的审批门槛,与其让儿童掰着成人药品吃,不如让这些成人药品进入儿童药市场,生产出儿童剂型。但更重要的是,应扩大儿童药品的生产利润,使药企愿意主动开足发力生产,不妨采取免税和补贴等方式调动药企的积极性。(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罗志华)

新闻细读:儿童用药何时不再“靠手掰”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  作者:罗志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