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消费信心不是靠烧钱“烧”出来的

2016-09-12 17:0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国内四大乳企上半年总共花费广告宣传费用高达77.42亿元,按照上半年182天计算,平均每天四家企业的广宣投入达到了4250万元。但事实上,完全依靠广告效应带来的销量不仅严重侵蚀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且究竟能维系多久也很难说。(9月12日《北京青年报》)

四大乳企的广告日均烧钱4250万元,令人乍舌。到底是乳企太赚钱,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还是乳企“病”得不轻,同质化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打起了“广告战”,令人好奇。

事实上,拨开“繁荣”的乳企广告硝烟,看到的是乳业整体下滑颓势,行业不景气,卖奶难再次重现。数据显示,四大巨头今年上半年的营收涨幅均为个位数,有的甚至增收幅度不足1%;市场上高端牛奶也开始“买一赠一”;源头则出现了喷粉、倒奶、杀牛等现象,应对售奶难。

事实证明,四大乳企并非日进斗金,富得流油,钱没地方花,于是拼命烧钱,而恰恰是黔驴技穷,无计可施,拼命“喊嗓子”,看谁的“吼劲大”,谁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这分明是在比拼“体力”,而不是比标准、比品质、比诚信,这显然是一种倒退的竞争模式。不知道是四大企已经“江郎才尽”了,还是太低估了消费者的智商,以为现代商业模式就是靠烧钱打广告吸引眼球?

其实,国产乳业缺的不是广告,而是标准、品质和诚信。“国产奶业标准世界最低”,饱受舆论诟病,但是,不论是国家标准,还是行业标准,抑或是企业标准,始终充耳不闻,冥顽不化,国产乳业不争气也就罢了,最令人倍感无奈的是,进口国际品牌也因为奶业标准太低,对中国消费者搞双重标准。

基于这种令人气愤的事实,四大乳企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牛奶标准,在品质上打败进口奶粉,让消费者放心,哪里有外国进口奶的天下?又何须斥巨资投放“然并卵”的广告,反遭他人耻笑说“四大乳企钱多、人傻”。

显然,四大乳企求发展找错了方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不过是哗众取宠的游戏而已,消费者早就看穿了,也根本打动不了消费者,何谈树立消费者的信心?实话实说,如今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消费者不是不想消费牛奶,而是担心喝不到放心奶、安全奶。

而破解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标准、质量和诚信。奇怪的是,四大乳企不从本上着手,却不惜以侵蚀利益的手段烧钱打广告,如此本末倒置的做法是不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恢复消费者的信心,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酒香不怕巷子深。牛奶质量过硬,企业诚信经营,打破了标准太低的质量枷锁,成为国内真正的高品质牛奶,走出了国门,打败了国际知名品牌,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信赖,乳企即使不打广告,也会成为国内消费者的抢手货,到那时何愁奶难卖?(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李冰洁)

新闻细读:产品过度同质化导致广告费用水涨船高,四大乳企广告日均烧钱4250万元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李冰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