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外,目前厦门、武汉、南京、苏州、合肥5个二线城市相继开始实行不同程度的限购或限贷举措。其他一些城市收紧楼市政策的消息亦不时传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将会全面转向?分析人士认为,因城施策大方向下,房价增幅过快的城市,未来都有可能出台各类版本的限贷限购做法。(9月5日中国新闻网)
一边是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山大”,“鬼城空城”不时被媒体所报道;一边则是北上广深以及部分二线城市房价的“涨声不断”,“冰火两重天”来形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境况是再“美妙”不过了。
在国内一线城市房价已经“实在是高”的语境下,部分投资、投机资金开始撤出一线城市转向二线城市,使得热点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超越一线城市,足以让公众手足无措了。就像新闻中所言,今年3月至今,厦门、合肥已连续五个月交替领涨70城房价。厦门、合肥新建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在4.6%-5.8%间浮动,且包揽了涨幅排行的前两位,而天津、郑州、东莞、珠海等城市的房价涨幅也不可小觑。
“潘多拉魔盒”再次开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千古之问再次成为普通民众的忧伤。于是,这些炙手可热的二线城市想继实行不同程度的限购或限贷举措,目的是给“飞起来”的房价套上“紧箍咒”,控制房价的大幅度增长,进一步遏制炒房等投资行为等,无疑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之前的《国十条》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吧。
然而,“限购令”也不过是“蜜糖砒霜”的合体,表面上的“硕果盈枝”也难以掩饰其在程序、法理上的些许“瑕疵”。商品房限购令是政府出台的控制百姓投资房地产的一种政策,属于行政命令范畴,并不具备法律法规的属性,而且有与市场经济的相关原则相违背之嫌疑。况且,几乎每一轮的“限购令”过后都会或多或少给部分地市带来房地产市场的报复性反弹,这估计公众都心知肚明吧。
“限购令”有术、有效、有用,但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将“限购令”作为遏制房价增幅过大的“不二法宝”,其实是一种短视的行为而已。要想控制一、二线城市房价的增幅,遏制投资、投机者的炒房冲动。
一方面国家在制定规划等相关政策时需要对二线以下进行倾斜,包括一些院校、行政机关的外迁等方面多加关爱;另一方面,从根源上遏制炒房行为,国家需要加快推动不动产登记制度,尽快出台征收房地产税等方案,让投机者及早放弃炒房的冲动;第三,投资房地产不是一种理性行为,而是一种冒险“旅程”,这就需要国家在振兴实体经济方面要出台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大量的民间资金有合理的流动渠道等。
“限购令”积极作用不可否认,终究会控制新增需求,使房地产在阶段时间内得以控制,但如果一味将其视作“房价退烧”的良药,那可能就真的“抓错药”了。(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樊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