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捣醒沉睡在手机里“八九点钟的太阳”

2016-08-24 15:3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8月,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在来自全国的1937位大学生中发起投票,55.06%的大学生表示暑假基本“‘宅’在家刷手机度过”。同时,在面向180余所高校的622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72.87%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曾对暑假有过规划,其中36.34%的规划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36.28%的大学生受访者对自己的暑假生活表示满意,52.73%的大学生认为满意程度与金钱无关。(8月24日《中国青年报》)

55.06%的大学生表示暑假基本“‘宅’在家刷手机度过”,看到这个数据,我不得不为我们的青年才俊们深感惋惜。暑假本是大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长见识、增才干的好机会,但40多天的假期生活,却被手机绑架,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感痛心。

自己的生活,大学生本该自主妥善安排。大学生,已经长大成人,本该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自己的假期生活自主安排。但大部分大学生们为何沉溺于刷屏,虚度了光阴呢?

这部分大学生应该好好反思:是自己意志薄弱,积习难改,患上了手机依赖症,还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不思进取,浑浑噩噩,甘于堕落?是习惯了高中阶段老师、家长的安排和指挥,思想行为上还未断奶,还是没目标没规划,固步自封,不愿意走出家门去尝试与开拓?

毛主席曾说:“世界……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一个多月躲在家里刷手机,我从这些大学生身上看到了行将就木的迟暮老人的背影。

大学生暑期生活安排,家长为何缺位?一个多月时间,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刷手机,家长不可能没发觉,但为何听之任之呢?家长为何不对孩子的假期生活规划作些指导和安排,是自己工作太忙,还是娇惯孩子、自己也没有危机意识?是家长思想上认为孩子放假就应该歇着,还是自己也没有能力为孩子安排些事情做,推荐指导孩子读几本好书?

也许,中国式家长就是如此,功利地“管教”孩子在高考前“竭力”苦读,高考一过,家长也躺上了“等毕业”的温床,没有了孩子的成长目标和学习动力。如此教育观,最终只会害了孩子,苦了自己。

大学生暑期生活规划指导和安排,学校为何缺位?这首先源于思想上的认识误区,学校放假,学生离开了学校,学校教学也进入了“休眠”状态:学生的社会实践、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是学生和家长的事儿,和学校无关。如此,使学校对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缺乏指导安排,没了过程,只要结果——暑期社会实践证明。于是火了网购证明生意,虚假证明肆虐,多数高校的生暑期社会实践沦为形式、变了味。

多方缺位还需多方补位。大学生是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的主要责任人,应该树立目标,做好规划,就假期生活学习计划主动请教咨询老师和父母,请他们帮忙联系社会实践单位。

父母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孩子安排好假期生活和学习。父母应该主动帮助孩子做好假期生活学习计划,督促孩子完成假期生活学习规划,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矫正孩子手机成瘾。

学校应该增加参与暑期集中社会实践的人数,让更多有特长、有积极性的学生参与到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应该加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校应该调动年轻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放假前做好假期计划,辅导学生做好暑期社会实践,安排好假期的学习生活。

“夫五指之更弹,不若卷手之一挃”,与其学生、家长、学校“轮换弹击”,不如多方合力,“握紧拳头捣一下”。期待多方并举能“捣”醒那些沉睡在手机屏幕里的“八九点钟的太阳”。(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苗瑞

新闻细读:一半受访大学生暑期基本在家刷手机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苗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