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6时10分,G8041次列车驶出大连北站,沿着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开往沈阳站。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首次载客运行。
说起高铁,必说日本新干线。而1964年开通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条高铁线路。而相比于日本新干线,以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标志的中国高铁,起步较之日本整整晚了40年。回顾中国高铁发展史,也是从开始的技术引进,与加、日、法、德等高铁起步早、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大公司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起步。到攻克核心技术,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列车,掌握被称为“高铁之心”的牵引电传动系统、网络控制系统和被称为“高铁之脑”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逐步实现高铁列车由“国产化”向“自主化”的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步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而从整个国际经济环境来看,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被重新认知,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继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才是保持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这是世界各国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适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对于铁路部门来说,研制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也正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重要部署,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根据中国铁路自身发展需求和“走出去”战略要求决定实施的一项铁路重大装备工程。
对于中国高铁来说近日可谓是好事连连,不仅有此次中国标准动车组的首次载客运行,也有前不久的“金凤凰”与“海豚蓝”的相会一瞬惊艳世界,又有高铁在暑运中当仁不让地成为“主角”,这都从不同的侧面展示着中国高铁的发展。市场竞争要靠实力说话,对于正在大力实施 “走出去”战略的中国高铁来说,要想成功占领国际市场,获得世界同行们的认可,不仅需要“中国”这一强大的后盾,更需要自身具有过硬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高铁真正成为“中国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