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8.6%的受访者遇到过处理大件垃圾的困扰。家里有大件垃圾时,77.5%的受访者卖给收废品人员,52.3%的受访者送给需要的人。62.5%的受访者建议设立大件弃物、建筑垃圾投放点。(据8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废旧家具属于建筑垃圾,因为其大多数体积庞大,不仅卖不上合适的价格,甚至还得贴钱,所以很多市民在权衡之下,只好将其丢弃在公共场所,这在全国各地都具有普遍性。
废旧家具成了“弃儿”,基本上连“鸡肋”的称号也配不上。丢弃在公共场所的废旧家具不仅影响是市容的美观整洁,而且容易发霉变质,焦躁季节还可能为火灾埋下隐患等,让不少市民为之忧心不已。特别是随着改善性住房的深入人心,业主在搬入新家的时候大多也会将老了的家具抛弃掉,如果城市管理部门不能慎重对待废旧家具的命运,为“她们”找到一个合适的“婆家”,那么将来废旧家具很有可能成为城市辉煌的灯火中一片片“美丽的废墟”。
废旧家具将何去何从?随意堆放、非法倾倒、简易填埋、未经合理分类后直接焚烧一定不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
就目前而言,即便设立大件弃物、建筑垃圾投放点,应该说是在解决废旧家具方面向前迈了一步,但仅仅只是停留在堆放层面,是明显不够的。“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早已在公众中达成了一种共识,对于废旧家具也概莫能外吧,因此为废旧家具找到好归宿,最好的途径是建立一整套回收利用产业体系,让其再次焕发“青春的光彩”。
通过国外和国内一些城市的经验看,废旧家具的回收利用不仅具有经济效益,也会产生社会效益,值得提倡。
一方面,可以采用“以旧换新”的方式,通过政府补贴企业的办法,鼓励企业对市民家庭里的废旧家具进行回收再利用。
另一方面,政府在废旧家具集中收纳中心可以聘请一些技术工人,对可利用的家具进行修缮,然后利用家具漂流活动载体,让它们流动到城市打工者居住地和农村,让它们的精彩进行延续
第三,在这个家庭中的“臭皮囊”,到其他家庭可能成为“香饽饽”,因此政府可以定期在一些社区内举办废旧家具交流活动,居民们可在活动中寻觅置换到自己心仪的家具。
第四,目前“DIY”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市民们在处理大件废旧家具时,可以在网上利用一些“高手”的创意把废旧家具变成了一个个别致的室内装饰物等。
废旧家具也是资源,找“婆家”需要在循环利用上下功夫,更需要在变废为宝上发力。在实际中,除了部分废旧家具因材料本身问题真正成为垃圾只能充当燃料外,其实只要政府引导到位,补贴有力,废旧家具再次焕发青春真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樊树林)
新闻细读:78.6%受访者曾因大件生活垃圾而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