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参与

2016-08-17 09:18 人民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多维度参与(观点)

为了给记者购买合适的转换插头,记者下榻酒店的前台经理,两天时间连跑了6家店。当记者向他表示感谢时,他真诚地说:“我们应感谢中国才是,没有中国的参与和保障,就不可能有里约奥运的今天。”

这位经理所言非虚。对于里约奥运这个多幕剧,中国可谓全程参与,融入的力度与广度前所未有。

多幕剧中最为直观和耀眼的,无疑是中国健儿取得的骄人成绩。从1984年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首夺奥运金牌以来,中国体育屡创佳绩,不断实现历史性超越。2008年,中国作为东道主举办了“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此次出征里约奥运会,中国派出了711人组成的代表团,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境外参赛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又一例证。

除了中国队所获得的耀眼奖牌外,“中国制造”也令人瞩目,为里约奥运会立下汗马功劳。三一重工、徐工集团、柳工集团、中联重科等中国机械企业,凭借80%以上的当地市场份额,建成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奥运村。中车为奥运地铁所提供的列车每天可运送30多万名乘客,加上中海集团生产的7艘渡轮,形成了海陆联网全方位覆盖当地的出行。福建运动品牌361°为奥运提供了10多万件制服,奥运会、残奥会和测试赛的志愿者、技术人员以及火炬接力人员都有了“制服”。中国企业还“调节”着“奥运温度”:中国家电品牌格力被确定为里约奥运会官方供应商,美的空调同样进驻24个场馆和附属设施。全球关注的奥运安全,中国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方威视、浙江大华等提供了X射线安检设备和视频监控产品,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提供了关键的信息支持。此外,中国国家电网为奥运供电,华为为奥运提供通信服务,从场内到场外,从天上到地下,从有形到无形,“中国元素”在里约流淌。

同样令人感佩不已的,是中国志愿者的无私奉献。为保障正常运转,里约奥组委此次招募了约一万名国际志愿者,其中有200多人来自中国。中巴两国相隔11个时区,航班飞行至少25小时,志愿者不仅要担负昂贵的机票费,而且还遭受时差之苦。里约房价据说也是历届奥运会涨幅最大的,这对志愿者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除了一套志愿者服装和午餐外,志愿者没有任何酬劳。他们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虽然工作辛苦,但非常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他们无私、真诚的服务,显示着国人的奥运参与意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00多年前,南开学子在《天津青年》提出了“奥运三问”: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一支运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对于上述发问,中国在2008年已给出了满分答案。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对新的第四问也同样给出了满分答案:中国何时能让奥运赛场内外处处闪耀着“中国元素”?

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拉近了中国与里约奥运的距离,展示了中国融入奥运和世界的决心与信心。

责任编辑:李泽杰(QU0016)  作者:陈效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