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公布了“2016年北京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意愿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北京高校毕业生期望月薪平均值7411元,其中,医学专业学生期望月薪最高;毕业去向前三名依旧是北京、广东、上海,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仍是毕业生首选(8月10日《北京晨报》)
这次统计结果,其实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不用调查,不用统计,这个结果也早就住进了人们心里。所有人都知道毕业生钟情“北上广”,所有人都知道“北上广”是很多人心里的一个梦,一个无法摆脱的梦。这类调查,其他城市也搞过,每一次都不是“不约而同”的结果,而是“必然而然”的结果。
钟情“北上广”,钟情的不是这些地方的名字,而是成才的机会。也不仅仅是这些地方工资高些,而是到了这些地方就犹如“鲤鱼跳龙门”,意味着距离成功更进一步。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可以说是每一个人向往的地方。而广东和上海,则是由于这些地方是改革的前沿阵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有着其他地方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也就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最爱。
走进“北上广”,牵手的是前行路上的阳光。同样学历,同样水平,同样能力,谁不想距离梦想更近些?谁愿意在穷乡僻壤终老一生?看到一则故事,说是两位同学20年后见面了。一个是在北京,一个是在小城。当初都有着同样的梦想,在小城的这位同学成绩比在北京的同学还好。而20年前的他们,和20年后的他们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一位成了副省级官员,一位依然是普通教师。
当然,他们的命运结果,是和自己本身的努力和付出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可是,也不能不说的是,假如,北京的这位同学也到了一个小城里教书,还能有如此人生不同吗?这就是起点的问题。同样一棵树苗,栽植在农村,它成为是烧柴的工具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而栽植在了城市,它就可能成为铮亮的家具。
钟情“北上广”的何止是毕业生?那些怀揣着梦想的外地人不也是背着厚重的行囊奔跑在通往“北上广”的道路上吗?如果没有在“北上广”的吃泡面,住地下室的经历,兴许就没有了我们熟悉的马云,就没有我们熟悉的陈坤了。起点不同,也就有了人生的不同。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但是,“北上广”也是成才的捷径。唯有缩小城市差距,打造公平出彩机会,才能纾解人们心中的“北上广”情结。心有千千结,不是为了“北上广”,而是那一种不同的出彩门槛。但愿成才路径里再无“北上广”。(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