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负面言行提醒”不能止于提醒

2016-08-08 16:3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日,对党员干部起到提醒作用的“口袋书”在网上引起热议。“七一”前夕,宁波市印发《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论述漫画解读》和《机关党员干部负面言行提醒本》(以下简称“《提醒本》”)两本“口袋书”,出台了“负面言行提醒”制度,引导警醒各级党员干部“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口袋书”图文并茂,形式新颖。(8月8日 《北京青年报》)

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的言行确实不当,诸如“你们最好向上面反映”、“你的事没法解决”等等,令群众难以认可和接受。任由“负面言行”泛滥,不仅会严重损害群众的感情,而且还会给党政部门的权威和公信带来负面影响。正因为如此,宁波市出台“负面言行提醒”,能够有效约束和监管党政干部的言谈举止,正面效果值得期待。

众所周知,对于党政干部的一些“负面言行”,一直都处于问责的模糊不清地带。现实中,领导干部的一些不当言语和行为,没有违反党纪国法,在问责过程中存在灰色地带。由此,群众也常常会听到一些雷人的语言,看到一些雷人的举动,而这些所谓的“负面言行”,却可以依然“任性”下去。

那么,宁波市的“负面言行提醒”,正是一面“窗前镜”,能够随时警醒党员干部严格自律,让他们学会如何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位群众。不过,在“负面言行提醒”基础上,应该强化细节层面的完善和跟进,确保制度规定落到实处。

不可否认,宁波市对“负面言行提醒”,专门以领导约谈,个人考评等兜底,强化了制度的约束力和警示度。但是,现实中领导干部的“负面言行”,却具有繁杂性和多样性,清单中的内容只是罗列了具有代表性的言行。

那么,假如领导干部没有讲出“负面言行提醒”中的内容,但工作态度消极怠慢,对群众以其他语言敷衍塞责,在工作履职中推三阻四,又该如何处理呢?其实,对于群众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党政部门人员的办事效率、服务质量,以及是否能够真正治愈“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病”。

事实上,宁波市出台“负面言行提醒”并不是个例。比如,甘肃省曾专门规定“民警工作忌语73条”,诸如“这不关我事”、“我们下班了”等也被清晰列明,但从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毋庸置疑,宁波市的“负面言行提醒”,确实是监管党员干部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但是,出台“负面言行提醒”,最为重要的则是在于如何强化党员干部的管理,如何转变之前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真正让干部与群众之间实现零距离接触。

从这个方面来说,在出台“负面言行提醒”的同时,则应该强化制度设计和完善,加强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健全和落实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确保问责机制最终落地。唯有如此,才能让领导干部感到压力和责任,倒逼他们主动警醒和自律,从而确保服务理念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千龙网特约评论员 刘建国)

新闻细读:宁波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负面言行提醒”制度引热议,44句不能说的话如何出炉?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刘建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