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供给让百姓出行“游任”有余

2016-08-08 11:2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周边能去的好像都去过了、该玩的似乎也都见识过了。每到周末抑或假期,现如今对于许多国人特别是平日里身为父母忙碌工作、作为孩子紧张学习的中国式家庭来说,利用难得的宝贵时间,实现举家游玩的愿望越来越成为一种奢望。

这倒不是因为没有地方可去,而是面对众多的海量选择,如何游出新意、玩出任性,日益高涨的个性化、差异化甚至独特化线路及其内容的苛刻要求,一时间不知愁煞了多少人。

无独有偶,近期在乘坐京津城际列车时,车厢内“京津同城、水陆狂欢”的宣传海报,着实吸引了众多旅客的眼球,特别是孩子们就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路纠缠着随行的家人,可以看的出不少旅客原本设计好的出行出游计划,临时改变了行程和目的地。

借助已有的铁路线路特别是高铁列车,实现长途变短途、共享汇集一小时、半小时行程区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培养与激活潜在的旅游市场,推出精准式服务旅游新产品与新品牌,吸引调动胃口越来越挑剔、要求越来越高的消费群体,这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乃至包括铁路部门在内各服务行业都在思考琢磨的问题。

但无论是优质资源品牌之间的强强联合,还是诸如京津、京津冀等等跨区域城市之间的相互借力给力,出行的越来越便利、选择的越来越多样,已经正在成为现实生活中供给侧与需求方不断契合与融合的新常态。

暑运刚刚过半,各方公布统计的数据,就给出了最好大答案。仅以北京铁路局为例,一个月该局就发送旅客2816.3万人,同比增幅4.6%。其中,北京四站发送旅客1309.1万人,同比增幅1.7%。在这些持续增长的数据背后,不要忘了进入暑运以来,这些成绩还是在铁路部门多次遭受暴雨极端天气影响,众多列车停运、停开的基础上取得的。也就是说,即使在这样极端不利的条件下,人民群众出行出游的愿望乃至需求,依然如这火辣辣的夏日一样热情高涨。

在这持续高涨的出行数据背后,哪些是常态化的刚性需求,哪些是因为包括铁路部门在内,各级政府、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精准式市场供给激活带来的潜力,这不好说也说不准。但是,想百姓之所想、供客户之所需,对于每一个敏锐的商家来说,都是赢得市场、获得青睐的不二法门。

从方便上海迪士尼乐园游玩,加开京沪方向列车到为配合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专门安排始发终到列车;从巩固传统的北戴河避暑线路到盘活京津冀周边旅游资源,新增停靠列车和站点,抑或首次尝试开行北京至河南云台山景区的“三固定、公交化”周末旅游专列等等,铁路部门在这个暑期可谓是作足了功课。

暑运还在进行时,自然各种尝试是不是如当初设想,市场认可不认可,老百姓和消费者买账不买帐,现在就盖棺定论还为时尚早。但不论怎样,为市场需求和老百姓期望精准供给,让这个暑期包括今后的周末、节假日乃至“黄金周”人民群众出行都“游任”有余,进而实现双赢抑或多赢、共赢的新业态、新趋势已经势不可挡、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姜雪峰(QU0017)  作者:李溢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