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个人相关言论在“朋友圈”发布,是当前年轻人十分热衷的表达方式,殊不知这样的举动也可能惹上官司。成都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前员工陈某就是一例。记者8月2日从成都市金牛区法院获悉,该装饰公司以其名誉权受侵害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陈某被判败诉。(8月3日《四川日报》)
与公司发生矛盾,离职了,这很正常。但是,我们这位公民却怒气未消,竟然在“朋友圈”大放厥词,对公司狠狠的发泄了一番,任凭情绪野马狂奔。她痛快了,但是,公司的形象受到损害了,朋友圈的环境被污染了,当然,他自己的形象也受到了损失。最终,判其公开道歉,也是理所当然。
朋友圈不能脏话满天飞,这是公共空间,不能成为我们私人欲望的发泄地,这样做,对自己不利,对他人不利,对朋友也不尊重,既然是朋友圈的一员,就应该承担起对朋友圈的文明呵护责任,我们应该给朋友圈带来蓝天白云,不应该给朋友圈带来乌烟瘴气。
作为公民,应该认真对对待昨天,不管是公司,还是朋友,我们不能过河拆桥,应该过河补桥。我们应该把昨天打造成自己的美好记忆,不应该对这个“记忆”进行污染,这样,不利于将来的美好回忆,也不利于今天新生活的开启。只有优雅告别昨天,才能美丽开启明天。
这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特别重要,市场是双向选择的,你选择公司,公司也选择你,你要经得起聘用的喜悦,也要承受得起离职的悲伤,这就是生活。生活总是有聚有散,能够聚时不忘形,散时不忘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作为朋友圈的朋友,我们也有责任去帮助发泄私愤的朋友排忧解难,而不是四处传播朋友的愤怒,这样的传播不是保护朋友,是危害朋友。陈某将这份辞职报告发到自己的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平台,作为朋友应该提醒她,这是违法的,应该赶紧删除,避免造成不利影响。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事人一时情绪失控可以理解,但是,作为旁观者应该善意提醒,帮助其勒紧情绪野马的缰绳。
挥挥手,在“朋友圈”优雅告别昨天。这是这位公民道歉之后必须的反思,也是现代公民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殷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