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暑期,有不少培训机构、企业瞄准学校的暑期“空窗期”,在学校租赁教室、宿舍开展学员暑期培训、新员工入职培养等活动。近日,有学校学生向北京青年报记者反映,学校被培训机构学员“占领”,学校秩序混乱,并对学校在暑期出租校舍表示不解。北青报记者调查了解到,不少学校暑期外租校舍生意火爆,更有中介积极招揽生意,不同层次间学校价格相差较大。(8月1日北京青年报)
每到暑期,大学生放假,正是校舍等学校公共资源闲置时期,如果能够在管理得当的前提下,将这些资源向社会出租,不仅能有效地缓解社会需求,而且能增加校方收入,不失为一种双赢之举。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香港大学就考虑在暑假期间把部分空置的宿舍改为旅馆,接待参加“个人游”来港的内地学生或学者。同样,在很多外国大学,也有类似的做法,既为大学增加了收入,又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以笔者看来,大学暑期出租校舍并非不可为之举,而出租的关键是,校方要制订好租借的规则和条款,规定好租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首先,要明确租借方的条件,既谁能租借。如学子们的暑期培训班、国有企业员工入职培训、公务员的暑期充电等等,而对于一些私营企业的类似“洗脑”培训等,有可能影响大学声誉的要坚决拒之门外。
其次,要明确租借双方需要履行的权利和义务。这主要包括租借双方要明确学员需遵守学校规则,如文明用餐,文明就寝等等。同时,学校宿管员等管理人员也要充分行使监督权力,及时制止外来学员的不文明行为和损害学校资产等的不良行为,切不可租金到手就玩大撒把,不管不顾,使学校秩序混乱或者资产受到损害或流失。对于一些不遵守规则的租借人可以根据合同规定实行处罚,或者干脆列入“黑名单”,永不租借。
再次,校舍出租租金收入使用应公开透明。面对出租校舍产生的租金收入,学校需将校舍外租机制透明化,采取定期公示的形式,向学校员工及时公开,说明收费去处,消除师生质疑。另外,对于出租校舍产生的租金去向,应该本着“取之于生,用之于生”的原则,用于校舍的维修改造、学生奖学金发放等途径。
当然,也应该看到,校舍暑期出租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妨碍在校生暑期研修等行为的发生。建议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在校生的权利,可以在校区、宿舍、食堂等单独为在校生开辟一块专门区域,方便其学习生活。
相信只要规则制订得当,管理细节到位,暑期大学校舍出租也并非要“一棍子打死”不可。(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张培国)
新闻细读:暑期培训班“占领”高校引在校生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