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研究显示,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儿童食用越来越多高糖和高热量食品,肥胖比例呈快速增长。肥胖问题已非城里人和成年人的“专利”,农村青少年儿童正面临肥胖的侵袭。对此,有人建议,由于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成为培养孩子健康观念的关键场所。逐步为农村学校配备营养师,在学校开展饮食行为教育,让孩子自觉地科学饮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7月25日《中国青年报》)
不论城乡,人们款待亲友时最常见的说辞必然是:再吃点、再喝点。这哪怕是客气话,也是人们在招待他人吃吃喝喝问题上有并不吝啬的好客习惯。对他人这样,对自己生下的龙子凤女,更不可能随意控制食欲。
日常,家长不会以孩子们旺盛的食欲感到吃惊,不会对孩子们爱吃零食、爱喝可乐觉得可怕,反而对他们能吃能喝津津乐道。这种片面满足孩子的食欲,不注重科学饮食,不考虑食品营养知识教育的做法,需要反省和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在衣食无忧年代里生活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口福,自然会对那些没有吃过的,颜色鲜艳、外观漂亮的,花钱买来的食品、饮料等,垂涎欲滴。而在家庭,家长们以让孩子吃得好、吃得饱为己任,买菜、烹饪总是先征求孩子的意见,根本想不到也难以做到食品营养科学搭配,根本想不到也难以做到如何才能吃得营养、吃出健康。
家长不会克扣学生在学校的伙食费,学生们吃什么、怎么吃,学校食堂和老师也不会过问。家长和学校根本不对孩子进行食品营养知识教育,或者这样的教育严重滞后,有聊胜于无,是儿童肥胖蔓延的致命点。
对孩子的食欲,需要有一个观念的转变。转变观念,就是要摒弃以吃为先的传统习惯,以科学地烹饪、科学地吃为生活要素,提倡不乱吃、不随便吃、不任何时候吃。爱孩子,应当包括让他们在获取食品营养时更加科学、均衡。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匀称的身材,控制他们食品中的脂肪和热量含量,并长期坚持做下去,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只有当这样的思维理念占了上风,家庭成员及孩子的健康才能有一个稳定、可靠的基础。
对孩子的“食育”,则要全方位关注。食品营养知识教育,一方面在于抑制孩子的食欲,一方面在于食品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这两方面都是控制孩子的食欲,但在孩子自控能力不足的阶段,家长应承担主要责任,通过必要的控制达到目的,不能用食品奖励孩子在某个方面的努力;孩子入学以后,学校应承担主要责任,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食品营养方面的科学知识,指出各种食品的营养含量,增强学生对食欲的自我控制能力,让吃出健康深入其心。
总而言之,食欲不能离开“食育”野蛮生长,要将现代食品营养的科学知识,通过各种途径灌输给孩子,让“祖国的未来”远离过度肥胖,都能拥有的一个健康强劲的体魄。当然,科学饮食也不能矫枉过正,在防止过度肥胖的时候,又不能忽视健康,要避免营养缺乏。(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卞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