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暴雨、天津看海、河北多地变泽国,一场堪比四年前7.21的大面积持续暴雨,铁路、公路阻断,火车晚点、停运……。随着各大媒体的持续关注与报道,在暴雨中老百姓的处境与遭遇,抗灾、自救以及工作生活如何,自然牵动着咱许多国人的心。
值得庆幸的是,以雨为令,在防汛第一线党员干部冲在前,各地各级组织和政府一贯全力以赴,在水毁铁路线旁铁路人顶风冒雨坚守与守候,让我们在纠结之余依旧能感受到,重未失去的温暖和希望。
但是,让我们感到遗憾与痛心疾首的是,每当灾害的来临以及险情发生之际,各种谣言、质疑之声、鞭打拷问之论乃至一贯正确的道德批判之言也总是甚嚣尘上。面对如此大面积的持续暴雨,如此众多风雨交加中的责难与抱怨,我们不能否认一切都没有问题、任何地方都做的滴水不漏。城市的过度扩建、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基础设施欠账,承认问题的存在,不避讳对于不足的探讨,热议甚至倒逼问题的解决,这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同时更是咱每一个共和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本无可厚非。
每当灾害的来临,我们不仅需要认真的思考与反思,同样理性的发言,尤其是不信谣、不传谣的责任担当,暴雨中考验的绝不仅仅是我们的基础设施、硬件设备和应对举措。1998年抗洪到5.20汶川大地震如此等等,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甚至包括我们每一个人,恰恰也是在应对和面临一次又一次大灾大难考验和挑战的过程中逐渐成熟、成长起来的。也由此,让我们可以欣喜和欣慰地看到和切身感受到,各级各项应急预案的原来越完善、各种举措措施的越来越到位、各种反应应对速度的越来越及时。这其中,自然与来自全民的这一种良性互动,认真反思与思考甚至舆论的倒逼和拷问功不可没。
面对灾难与灾害,我们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应对,这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但是,当灾难来临时,灾害还在进行时,关心与关注的重点抑或说核心,应该是如何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如何最大限度维护更多老百姓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如何扩大真实消息的覆盖面,而不是也不应该是其他。
话糙理不糙,谣言猛于虎。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们现在就深陷水害现场抑或我们的亲朋好友就在一线,我们还能有心情来指责、抱怨吗?还有幸灾乐祸的心情调侃吗?让救灾者聚精会神救灾、让抗灾者全力以赴先抗灾,让老百姓知道事情的真相,此时此刻我们做不到帮忙,不信谣、不传谣,却可以不再添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