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评] “高精尖”结构为北京发展添新动力

2016-07-18 16:2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推进的重要节点年。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北京市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如今,时间过半,北京市交出了上半年的成绩单。

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41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非首都功能疏解正在加快推进,对市场主体的影响就是,上半年,涉及禁限目录不予办理的登记业务2155件,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新设企业数分别下降74.4%、32.1%、22.7%,同时,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174家,调整疏解商品市场36家,从业人员陆续疏解。

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疏解非首都功能,对新增企业严格控制,加快存量调整步伐,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上半年经济发展总体平稳,打消了人们的顾虑,显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体现了改革的成效。全市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创新创业正为经济转型升级增添新动力。

上半年北京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等优势行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1%,增加值分别增长12.2%、11.2%、 9.2%。全市新设科技型企业3.9万户,占新设企业比重达36.4%,比上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目前北京市共有众创空间200余家,孵化器、大学科技园150余家,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

北京市在全国“互联网+”总指数市级排名中名列第一,1-5月份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和金融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7.9%和85.6%。前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36.5亿元,同比增长17.7%,高于全国11.3个百分点。从定期监测的重点服务业企业情况看,实现营业利润1627.9亿元,同比增长44.9%,高于全国33.4个百分点。数据反映了北京经济的质量、传递了信心。

上半年的成绩单,为下半年的工作打下了基础。正如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卢彦所说的,“下半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实践证明,北京坚持“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是大有前途、大有可为的。而北京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也正在推动首都经济社会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发展。上半年,全市常住人口增量和增速均呈现继续放缓的趋势,大气治理效果明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交通治堵持续推进,民生短板着力补强,北京正朝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稳步迈进。

在全国范围内,北京不仅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更加突出,在实施供给侧改革、治理“大城市病”、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北京也作出了榜样。作为首善之区,北京也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的“排头兵”。(千龙网评专职评论员 倪恒虎)

责任编辑:池青(QU0010)  作者:倪恒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