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 女生诈骗同学撕开了校园贷的遮羞布

2016-07-15 16:0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14日,“女大学生诈骗70万元跑路”的话题在微博上被热转。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化工大学2014级公共管理专业的王嘉泽被指从半年前,通过多名同学的大学生贷款软件借款、微信转账借钱、盗窃物品出售等行为获得70多万元。截至7月12日,催促还款的同学发现已经无法联系上王同学。王嘉泽的父亲来到学校和学生沟通,但却称“还不上钱”。目前,学生已报警。(7月15日《北京晨报》)

近年来,大学校园充斥着互联网金融的影子。“零首付”“零利息”等低门槛、低成本诱导,对某些涉世未深、自制能力较弱而又消费欲望旺盛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巨大吸引力。虽然校园贷有利有弊,但对学生来说,目前是弊大于利。从一开始,校园贷平台就知道大学生很可能无力还贷,却还是大张旗鼓地蛊惑大学生们“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说明了什么?天上不可能掉馅饼,校园贷所提出的免息、低息的馅饼背后,往往藏着陷阱和坑,甚至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对于校园贷,学生群体往往辨别能力较弱,一些不良校园贷平台就针对这样的弱点,想方设法地“挖坑”,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当然,他们并不会宣传这是坑。

校园贷平台也拿准了学生的软肋,因为他们一旦无法偿还贷款,家长就成了某些催债公司新的目标,相较学生,其父母是有偿还能力的。也就是说,如果是还得起贷款,学生可能不会被校园贷的高额违约金所“绑架”,可那些无力偿还贷款的呢?他们就只能求助家长,家长指望不上,就免不了酿成恶性事件或悲剧。

尽管相关部门已经对校园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它还是随着学生的需求在“死灰复燃”。可见,最有效的做法,还是提醒学生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尽量不要参与校园贷,避免掉入了校园贷的陷阱。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财富观,才能不在校园贷面前迷失方向。(千龙网香山评论特约评论员 宋潇)

新闻细读>>>大学生用校园贷骗同学60万后失联

责任编辑:倪恒虎(QU0012)  作者:谢晓刚

猜你喜欢